本报记者 马骏
“你家孩子报幼小衔接班了吗?我家刚刚报了名……”近日,市民李女士在孩子幼儿园举办的一场家长会上,听到一些家长私下积极交流着幼小衔接的话题,这让李女士有些焦虑,“报班的话觉得‘卷’,不报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下半年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平时她会教孩子一些字词和加减法,但和其他家长一比,显得有些落后了。“不仅是家长之间相互比较,还有一些教育机构也在制造焦虑。”李女士表示,她最近接到了好几通教育机构的电话,询问是否有给孩子报班的意愿。
记者了解到,在幼儿园毕业后,家长大多会担心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大家都说幼小衔接非常重要,如果不做好准备,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令人头疼。然而,由于许多家长自身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报班。但问题是,给孩子报班真的有用吗?
“在孩子上小学前,我曾经给孩子报过一个学习心算的班。我觉得这个课程可能会提高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时能轻松一些。然而,我后来发现,孩子只是用老师教的口诀来完成计算,需要的是孩子的记忆力,而不是数学逻辑思维。到头来,孩子并没有学到多少。”市民王女士在受访时表示,她身边也有不少家长花了这份冤枉钱,“我们都认为数学是幼小衔接阶段较为重要的一点,因而容易被一些培训班的宣传迷了眼。花了钱,花了时间,孩子却没学到什么。”
与王女士一样,市民赵先生也曾给孩子报过幼小衔接班。“我给孩子报的是识字课。”赵先生说,“其他的也报了,比如拼音课和数学课。但我多报了一门识字课,想让孩子在上小学前认识更多的字。”但赵先生很快发现,所谓的“识字课”就是阅读课,孩子确实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字词,但和他原本理解的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实,这些阅读或是识字游戏完全可以在家做,并没有报班的必要。”
不过,一些家长在受访时表示,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有对现实原因的考虑,一方面是不希望孩子的暑假在纯玩乐中度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父母要上班,孩子在培训班比在家更让父母放心。
对此,我市实验学校一年级的徐英萍老师在受访时认为,有些家长觉得学习是小学的事,幼小衔接阶段应该以玩为主,即所谓的“快乐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幼小衔接确实是必要的,但不需要盲目报班,家长可以在家里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应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坐姿。”徐老师表示,坐得住是一种能力,在小学的课堂上,如果孩子没有这种能力,根本无法专心听讲、完成作业等。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一定要训练孩子坐姿端正、保持专注。“其次,要锻炼孩子的听力和听从指令的能力。以防孩子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指令无法及时响应,或者在完成作业时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徐老师说,“此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