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单”服务悄然兴起 划算同时也要当心风险

核心提示: 近期,“代下单”服务受到广泛关注,它和代购不同。代购需要卖家帮助买家买好商品,并通过面对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或者快递的方式完成交易。

本报讯(记者 王丹)近期,“代下单”服务受到广泛关注,它和代购不同。代购需要卖家帮助买家买好商品,并通过面对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或者快递的方式完成交易。而“代下单”则是顾客在网站或者小程序上选好商品,再远程联系卖家,卖家购买成功后,顾客到店使用即可。

“代下单”的业务范围很广,在各大网购平台上搜索,不难发现“代发快递”“代打的”“代购物”“代订酒店”“代订外卖”等诸如此类的“特殊服务”。市民朱女士就有过多次“代下单”的购物体验,包括代买餐食、景区门票、电影票等。“今年过年期间,我市各大影院的电影票价格接近70元一张,而我在某交易平台购买了5张金鹰卢米埃影城黄金时间段的电影票才花了215元,省了一百多元。”朱女士介绍,购买过程一点也不复杂,选中某个购买链接后,只需要跟客服说明自己的城市、影院名称、电影名称和场次,客服便会给一个报价,拍下订单后,只需等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以得到电影票的二维码。朱女士告诉记者,付完款后对方发过来的并非二维码,而是包含二维码的视频,“对方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二维码被平台方屏蔽,虽然有些古怪,但不管怎么说,最后我凭借这个视频成功在影院取票机上完成了取票。”

朱女士说,她不仅做过“代下单”的买家,还做过代下单的卖家。原来,朱女士经常在某银行App上抢购优惠券,有时自己用不完,便会帮别人代下单。朱女士说:“我每天都可以以2.9元的价格抢到麦当劳原价14元的奥利奥麦旋风,我自己吃不完,但又不想浪费优惠券,就会在本地闲置群里以优惠价替他人‘代下单’。”

虽然代下单可以让顾客省钱,同时也让中间商和商家赚了钱,可谓一举三得,但隐藏的优惠背后也暗藏风险,有人反映曾因使用“代下单”服务被骗,也有人表示“代下单”渠道复杂、维权困难。市民孙女士曾通过某聊天软件上的“代下单卖家”购买了两张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卖家声称自己是内部员工,可以拿到内部价格,原价三百多的门票从他那里购买只需二百多元。”孙女士说,当时自己图一时便宜,没想到竟造成迪士尼之旅并不愉快。原来当孙女士到达上海迪士尼乐园准备入园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她的门票码已被核销。此时,孙女士再找“代下单”卖家时,对方已将其拉黑。

对于“代下单”服务,江苏泛华律师事务所张寿辰律师表示,在代下单业务中,消费者往往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购买,而非直接与电商平台或商家进行交易,这意味着,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符,又或者代下单人在订单中修改收取信息导致消费者财货两空时,消费者的维权过程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并且,消费者在下单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代下单者滥用或泄露,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消费者可能面临诈骗、身份盗用等风险。

张律师表示,代下单业务中从业者也同样面临着法律风险。首先,涉嫌违法经营,代下单业务涉及买卖、服务类型较广,若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可能涉嫌非法经营;其次,虚假宣传风险,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代下单者可能会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优惠力度或商品质量,这种行为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还可能构成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代下单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等法律后果;最后,违反电商平台规定的风险,与消费者一样,代下单者也可能违反电商平台的规定,电商平台通常会对代下单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可能会采取封号、罚款等措施。此外,电商平台还可能将代下单者的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影响其未来的交易机会和信誉。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