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姜康)近日,“剩菜盲盒”风潮流行于年轻人当中,我市有一些商家也在自己的客户微信群上线了“剩菜盲盒”商品,参与过购买的人甚至表示“慢了就抢不到”。
“我这次购买的盲盒是8.8元的,一共有两样东西,甜甜圈和肉松卷。线下买的话,这两样得15元。”市民潘丽向记者介绍,自己经常光顾的一家甜品店现在会不定期地举行“剩菜盲盒”活动,价值8.8元,但需要晚上8点至8点半之间去领取。
随后,在潘丽的帮助下,记者通过该店的微信群花费8.8元下单了一个“剩菜盲盒”商品。当天晚上8点多,记者到店领取后,发现盲盒内是两款面包,总售价为16元。
“店里准备好的食材仅限当天使用,如果销售不完都是直接处理掉。”该店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推出“剩菜盲盒”商品主要是为了减少浪费,“盲盒内的面包种类都是根据门店当日的库存决定,消费者无法指定哪款商品,可以说每天每个盲盒内装的面包都不太相同。”
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购买“剩菜盲盒”商品的大多是年轻人,“‘剩菜盲盒’刚推出时,半个小时里能卖出30多份。”
而一些购买过“剩菜盲盒”的市民也表示很值。“平时经常买面包吃,一个就要十几元,盲盒就实惠多了,几元钱能买到两个大面包,非常划算,对商家来说也可以避免食物浪费。”市民刘靖告诉记者,她有点选择困难症,这种随机搭配的方式也避免了她挑选的烦恼,“这种售卖方式还能有神秘感和惊喜感。”。
记者发现,“剩菜盲盒”之所以如此火爆,主要还是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迎合了消费者经济实惠的用餐需求。实际上,“剩菜盲盒”并非真正售卖“剩菜”,而是指一些餐饮店铺通过盲盒的销售形式,将临期食品或者当日未出售的食品包装后,再打折出售。“剩菜盲盒”的种类包括面包、轻食、寿司、饮品、卤味等,价格在商品总价的5折以下。
随着“剩菜盲盒”越来越流行,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也接踵而至。在一些“剩菜盲盒”App中,有许多消费者愉快“捡漏”成功下车的,但也有不少“踩雷”称存在口感不好、变质等情况的。
“虽然‘剩菜盲盒’并不是过期食品,但也距离过期时间很近,且商家在盲盒上无特别标注,可能导致消费者食用过期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剩菜盲盒’的销售,平台和商户存在‘不退不换’的共识,若拿到过期食品,消费者最终也只能扔掉。”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剩菜盲盒”的规范经营和推广,需要商家、消费者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应审慎选择“剩菜盲盒”产品,尤其是对于保质期、服务承诺以及商家的信用风险等进行综合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