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袁丽萍正在打理婚车用花。记者 陈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记者 王丹 陈晓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仪式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传情达意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人选择华丽的珠宝,有人选择浓情蜜意的巧克力……但一束包装精美、创意十足的鲜花却是怎么也不会出错的选择。在感受到浪漫或被治愈的那个美好时刻,也同时记住了“创作”这束鲜花的花艺师。花艺师,通过对花材的修剪、排列组合,创作出一个个精美的花艺作品,创造美的同时,也在见证着别人的美好,“半路出家”的花艺师袁丽萍就对此感受颇深。
今年43岁的袁丽萍是开发区“花生花房”的店长,成为花艺师已经九年。初见时,她正在包装一束手捧花。一捆丝带、一把粉色玫瑰、几支郁金香,加上桔梗和多头泡泡玫瑰,经过醒花、挑选、修剪、排列、包装、整理等一系列步骤后,一束既好看又浪漫的新娘手捧花就做好了。“在学习花艺之前,我以为的花艺就是养养花、插插花,但在我接触了之后,发现压根不是一回事。”现实中,花艺师不仅是“美的缔造者”,而且需要很好的体力,遇到好日子或者节日时,通宵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对于女性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说到为什么选择这一行,袁丽萍说,纯粹是因为喜欢。“我觉得做一名花艺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以通过我的双手把花材重新排列组合,从而让花儿变得更加赏心悦目,更能把美好和浪漫传递给别人。”那时的她凭着一腔热爱辞去了原本的工作,一头扎进“花海”里,开启了属于她的“浪漫之路”。
然而,仅凭一腔热血是做不好花艺师的,经过千百次的练习后,如今袁丽萍的花艺手法越来越纯熟,插花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作品也随之更加灵动,“虽然已经做了九年时间,但我依然保持着当初的热情,丝毫没有觉得厌烦。每当我为客户制作花束时,就会想象着客户收到花时的开心和喜悦,制作花艺的过程就会变得很治愈。”
以前花是礼物,现在花是生活,未来花是日常。在这家开了九年的花店里,许多客户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自然对花艺作品也有着高标准、高要求。每一位客户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花艺师除了要有高超的花艺水平,还要记住客户的喜好。“我很用心地对待每一位客户,了解了客户的喜好就相当于拥有了客户资源,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当技术和销售上都做得好,就有了不可替代性。”袁丽萍说道。
凭着用心服务,袁丽萍和很多客户成了朋友,帮助他们在花中寄托欢喜、感动、孝亲的情思。“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对老顾客,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从我这里买的花,后来恋爱、结婚、生子时用的花束,包括平时节日送花都是从我这里买的,我也算是见证了他们一路走来的甜蜜。”袁丽萍说,还有一位客户的父亲生前最爱向日葵,所以每当这位客户去祭拜父亲时,都会到花店来订一束向日葵,寄托对父亲的思念。
就这样,九年间,袁丽萍见证着客户的欢喜,分享着他们的感动:孩子结婚、孙辈出生、金榜题名……每当此时,袁丽萍总会觉得,花店和花艺师的存在有着别样的意义——能够成为人们传情达意,寄托祝福的一方天地。未来,袁丽萍希望能将花艺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向大众推广,让更多人感悟花艺之美,发现生活乐趣,“花艺是热爱生活的艺术,让更多人感受到美好是很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