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草丛中长出的野蘑菇。记者 毛罕灵 摄
本报讯(记者 毛罕灵)近日,气温高,雨水多,野生蘑菇生长旺盛。医生提醒,对于野生蘑菇,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如果出现中毒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好多蘑菇扎堆长在一起,旁边还有小朋友在问家长这些蘑菇能不能吃。”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万善公园踏青时,发现草丛中长出了很多野蘑菇,因不确定这些蘑菇是否有毒,所以围观的人都只是看看,并没有采摘。
据了解,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常见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40多种,多生长在潮湿、低洼、阴凉的地方,外观与可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易区别。“我们医院曾接诊过因为误食野蘑菇而中毒的患者。”市云阳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李卫琴告诉记者,进入雨季后,野蘑菇会大量生长,随之而来的因误食野蘑菇而中毒的患者也会增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会出现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肝脏损伤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等临床表现。其中,肝脏损伤型中毒最容易耽误治疗,且有死亡的可能。而民间流传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比如看颜色和形状、生长环境、分泌物、有无生蛆生虫或用银器辨毒等,其实并不可靠。
李卫琴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自行判断吃蘑菇中毒症状严不严重、要不要就医;不要吃来源不明、不清楚种类的蘑菇;如果吃了,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