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解放改变人生

核心提示: 路志高老人今年97岁,老家在开发区路巷村。回忆起解放前那段黑暗的岁月,老人记忆犹新……

路志高:

知识改变命运,解放改变人生

图为路志高老人展示他当通信员时的出入证。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编者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丹阳解放75周年。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丹阳解放”,寻访丹阳解放见证人、亲历者,聆听那段难忘的历史。

这是一件长约8厘米、宽约5.5厘米的布制出入证。证件上标注的“路志高”便是这张证件的主人,证件右上方写着“部别鸣凤镇”几个字。证件中间钤有“丹阳县人民政府秘书处”的红色印章。这方小小的出入证一直被路志高珍藏着,跨越75个年头,证件上的字迹依然清晰。老人说,那是1949年6月,他已经是一名解放军通信员了,凭着这出入证,可以直接进出县城里的机关单位。可在一个多月前,他还只是一个每天活在忧惧中,看不到生活希望的农村小伙。

路志高老人今年97岁,老家在开发区路巷村。回忆起解放前那段黑暗的岁月,老人记忆犹新,“那时的国民党对老百姓剥削得厉害,不仅有各种苛捐杂税,还经常敲诈鱼肉乡里,更不用说抓壮丁、派壮丁米了。”老人说,“田里的米都上交了,我们农村人每天只能煮点野菜勉强充饥。那时的老百姓都对国民党恨之入骨。”

1949年年初,路志高在县城里做搬运工的堂叔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带回了村子。“堂叔在县城,听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徐州那边打了大胜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老人说,听到这个消息,村里人都很激动,盼着解放军早点打过来,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老人记得,那是1949年4月22日。早上6点多,一批国民党军队由东向西,往丹阳县城行军,其中一些兵来到路巷村里抢掠。“听说兵来了,村里的中青年人一边逃跑一边叫,生怕被抓去当兵或者做劳役。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村里人看到那些兵走了,才将跑出去的村民喊了回来。”老人说,“到了8点左右,我的侄女突然跑来告诉我,说兵又来了,已经进村了。”老人说,他当时只能躲到阁楼里,再把梯子抽到阁楼上。很快,一个国民党兵就冲进了家里,“那个兵对着我侄女骂骂咧咧地喊,问她家里大人去哪儿了。我在楼上听到侄女的哭声和翻箱倒柜的声音。”兵走后,路志高发现,他的两件衣服被抢走了。

当晚,村里的中青年人生怕国民党兵回来,于是一起到村南边一处偏僻的野外露宿。夜深人静,路志高听到响亮的军号声,“我知道,那是解放军在发动进攻了。”

隔天,天刚亮,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就高声喊着:“回来啊,解放军来了!”在外露宿的人听到了,纷纷夹着稻草回了家。路志高记得,当时有5名解放军来到他家,他们身穿黄色军装,左胸佩戴白底红框黑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他们热情地和我握手问好,吃饭时,还给我盛了一碗饭,上面放的是油炒萝卜干,我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暖心、那么好吃的饭。”老人说,他当时激动又好奇地向解放军战士问了很多问题,解放军战士都一一回答了。他当即就决定,自己一定要加入解放军。

当天下午,驻扎在村里的一百多名解放军集合了,说是要到城里待命。全村人都站在路边欢送,大家还唱了歌,“那首歌叫《打得好》,我记得歌词是:打得好来打得好,四面八方传捷报,传捷报,各个战场打胜仗……”

十多天后,路志高如愿加入了解放军,成了一名警卫员。因为有些文化底子,仅仅一个月后,他便成了一名通信兵。几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转眼75年过去了,丹阳解放前后的一切仍历历在目,让人感慨万千。当年,我还是个毛头小伙,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若不是共产党,不是解放军,真不知道等待我的是怎样艰难的命运。饮水思源,我们要永远不忘党恩,世世代代跟党走。”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