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当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

核心提示: “军人是崇高的职业,是值得尊重的群体,我以能服务这个群体为荣。”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刘勇说。

从“心”出发,当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

——记丹阳市十佳公务员、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刘勇

本报记者 曾丽萍

“军人是崇高的职业,是值得尊重的群体,我以能服务这个群体为荣。”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刘勇说。作为全市退役军人的守护者,他坚持在“精”和“细”上做文章,主动作为,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心”出发,帮助解决退役军人操心事、烦心事,当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办好“分内事”。

一个港湾,让退役军人有“家”的归属感

“要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设成退役军人、军属的避风港。”秉持这样的信念,刘勇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退役军人服务站如何更好地为老兵服务?刘勇对此颇有心得。他认为,首先要做到“让老兵愿意来”,其次要做到“主动走到老兵身边去”。为了“让老兵愿意来”,从全市开始打造“退役军人服务站”起,刘勇就积极指导参与各基层服务站规划、协调,按照“军味十足、兵至如归”的建设理念,在全市确定了5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示范创建标杆,以点带面,推动12个镇(区、街道)、197个村(社区)服务站全部通过示范达标验收。其中,珥陵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老战士之家”和“退役军人互爱社”,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学习交流、互助互爱的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退役军人,刘勇积极推进“市、镇、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为退役军人建档“织网”、用心“编网”、办事“造网”,打造“小网格+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新模式,打通退役军人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为退役军人打造了一个个温馨的“家”。除牵头组建市、镇、村三级联络机制,刘勇还主动对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积极创建“戎耀之家”,通过开设老兵谈心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布展军人荣誉墙、光荣榜等,凝聚“兵”心士气,让退役军人在“戎耀之家”内开展学习教育、纠纷调解等。

一颗红心办事,让退役军人有“满”的获得感

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刘勇另辟蹊径,创新工作方法,打破“各自为政”的阵地壁垒,列出共建单位“服务清单、资源清单、任务清单”。

深知“一人之力难以擎天,众人之肩定能填海”道理的刘勇积极寻求社会各方力量,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五个一批”工作法:发展生产脱困一批,向企业推荐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向的退役军人生产就业,引导和支持退役军人依靠双手创收,去年组织服务中心(站)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6场,当场签订合同56人,意向就业118人;医疗保障脱困一批,依托镇江市退役军人慈善分会,连续两年为220余名60周岁困难退役军人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助残就业脱困一批,针对6名返乡后残疾导致无法正常劳动的退役军人,积极联系社会福利企业安排就业,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临时救助脱困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依托“江苏省退役军人基金会”“镇江市退役军人慈善关爱分会”和“丹阳市关爱老兵协会”,累计为全市急难特困退役军人申请善款40.6万元,发动爱心人士积极向“爱在镇江慈善一日捐”退役军人关爱项目捐款,累计为“尊戎惠光关爱助困”项目募捐45675.7元……

刘勇说,退役军人工作是一项“以心换心”的工作,只有更多地“面对面”,才能更好地“心贴心”。“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退役军人不了解相关政策,或者不想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将自己的生活难题藏在心里。”为此,刘勇不断强化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走访制度,采取定向慰问、精准帮扶、一事一议等方式,将“及时、精准、便捷、贴心”的帮扶援助落到实处。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和同事一起走访退役军人,在基层服务站开展座谈交流,了解退役军人所想、所需、所忧、所难。截至目前,刘勇带领组员帮扶解困服务对象870余人。

“只有常走动,常到退役军人家里看看,才能拉近与退役军人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刘勇说。

一颗真心办案,解开退役军人“千千结”

2018年,退役军人王某与战友朱某因申请“带病回乡退役军人”待遇审批不通过而多次上访,是小有名气的“上访户”。

“上级专家以他们的脑电图检查报告正常为由,审批不通过。根据常识,癫痫病人不是一直处于发病状态,而且一旦发病也无法及时得到脑电图报告。”刘勇说,他主动为当事人“跑腿”与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沟通交流后,又带着相关申请材料与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进行对接,最终在材料补充完整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待遇申请顺利通过审批,并在2020年底享受到“带病回乡”退役军人待遇,成功化解了这起信访“骨头案”。事后,两位当事人上门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让刘勇更加肯定了自己用“真情”换“真心”的协调“秘方”。

“在纠纷调解中,要先摸清事实,找准争议焦点,然后针对争议焦点收集相关证据,再对应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解。”谈及自己的调解经验,刘勇说,只要找到突破口,再复杂的矛盾纠纷也能化解。

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提供法律咨询、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在刘勇的带头引导下,如今的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实现了法律援助窗口前移。同时,刘勇还借鉴“研判+跟踪+联控”的矛盾化解优秀经验,努力将退役军人的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将风险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融入常态化走访、座谈慰问中,变坐等“来访”为主动“走访”。刘勇还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把退役军人“需求清单”变成部门“履职清单”,建立健全矛盾排查化解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问题实”。

一个爱心平台,让退役军人退而有为

退役军人是一支忠诚担当的队伍,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的模范作用,是刘勇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想让退役军人服务更深入、更长久、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必须组建一个自己的‘爱心小家’。”刘勇牵头组建了以“尊戎七彩·兵心向阳”为品牌的丹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2支镇(区、街道)服务分队和197支村(社区)服务小队,共吸纳退役军人460余人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从“迷彩绿”到“志愿红”,“尊戎七彩·兵心向阳”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全市210支退役军人“尊戎七彩·兵心向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打造了“叫得响、立得住、群众服”的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尊戎七彩”八姑娘民兵班志愿服务队入选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

定期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联系各方资源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刘勇把一件件实事、暖心事办到了退役军人的心坎里,也收获了大大小小诸多荣誉。“组织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我就要履好职尽好责,做有温度的服务者,做退役军人的家人,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面对荣誉,刘勇如是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