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丹 帅莹
5元一颗的玛瑙珠,表面印制有不同姓氏。你只需从中挑选两到三颗,店家便会免费送红绳,为你编手链。这样的营销方式,你心动了吗?如今,在商业旺地、网红景点等处,有不少经营姓名串珠加工生意的店铺。然而,一些消费者却对此有所诟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市民曾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和家人外出游玩,路过了一家串珠店铺,听到门口的音响循环播放着“找名字,戴好运”的宣传语。“我的孩子透过玻璃橱窗看到展示格中花花绿绿的珠子,觉得很新奇,当时就走不动道了,嚷嚷着要进去买一些。”曾女士说,对于在景区内的消费,她一直都比较谨慎,认为其中不少商品要么价格虚高,要么品质参差不齐,“店员看到我有些疑虑,立刻说店里的珠子每颗只要5元,此外还会附赠免费设计和编手链服务。”由于店员已经将价格“明示”,曾女士又架不住孩子的好奇心,便放心进店消费了。
“进店后,店员让我的孩子在纸上写下名字后,便很快找到了与之相应的三颗珠子,随后就拿出了收款码让我支付15元钱。”这一番操作,让曾女士更加相信这次消费金额不高,甚至物超所值。“在之后的编手链过程中,店员询问我们喜欢哪种手链款式,称如果只有两三颗珠子,编起来单调不好看。交谈间,她就从柜台里拿出了花色繁多的小配件,热情地让我们随便挑选搭配。”几分钟后,店员编好了手链。然而在将商品交给曾女士前,再次要求其支付180元。
店员的举动让曾女士很是不解,“我一早就支付了玛瑙珠的钱,既然商家说编手链免费,为何现在又要收钱?”对此,店员解释称,在挑选配件时,曾女士自选了三颗粉水晶,一共90元;珠子之间共有6个铝片,每个10元;此外,还有30元的手工费,“店员说,免费编是指拿一根红绳将珠子串起来,而选款式、加饰品,则属于精编,因此要额外收费。”
对于商家的说法,曾女士并不认可。“在店员编手链的过程中,并没有说清楚配件需要另外购买,而商品上也没有明码标价。”曾女士觉得,商家先让顾客支付便宜的金额,让其误以为完成了消费,而后在编手链的过程中,诱导消费者二次加珠。所谓的免费编,实际上只是一个噱头。但由于不想与商家发生争执,加上孩子喜欢该件商品,无奈之下,曾女士只得付了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都曾有过与曾女士相似的遭遇。市民王女士说,其曾在某串珠店铺花费10元购买了两颗玛瑙珠,并交由商家编成手机吊坠,没想到离店前被要求支付115元。“因为商家事前并未说清楚收费规则,在与其反复沟通下,最终我支付50元的手工费,这件事才罢休。”王女士说,经过这次消费,她也长了教训,“对于这种以低价商品为‘幌子’的消费,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价格,否则很容易花冤枉钱。”
针对市民们遇到的消费经历,江苏泛华律师事务所张寿辰律师认为,该类店铺在完成产品服务后才向消费者披露产品组成以及价格,显然涉嫌以通过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价格,隐瞒商品费用和手工费用构成方式,来诱导欺瞒消费者违背自己真实意愿购买手串,以致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张律师提醒,市民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拒绝向经营者支付隐形消费,也可以记录下店铺相关市场登记信息,保留好消费票据凭证、聊天记录或者现场录音视频等能够证明双方存在买卖关系的证据,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