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锯末的“80后”木作手艺人

核心提示: 憨态可掬的小猫、萌味十足的桃木剑、颇具造型感的木质手枪……柜台上各具特色的物件,吸引着顾客的目光。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一个过去从未拿过锯子、刨子的“80后”之手。

本报记者 桂祉越 吴琪

憨态可掬的小猫、萌味十足的桃木剑、颇具造型感的木质手枪……柜台上各具特色的物件,吸引着顾客的目光。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一个过去从未拿过锯子、刨子的“80后”之手。出生于1988年的夏建军是司徒人,中等身材,圆圆的国字脸,和小巧的木玩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但当他拿起工具,操持起木头时,整个人都感觉不一样。一个方形檀木片,在他手里经过画线、打孔、锯型、打磨之后,变成精巧圆润的檀木手镯。

在杭州做过业务员,在青岛当过代理商……开木艺手作坊前,夏建军职业跨度很大。经历过职场浮沉和创业失败的他,给许多人的印象是躁动不安分的年轻人。回到丹阳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夏建军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开了间工坊做木艺物件,他便远赴浙江去学习。“一开始是想开个工作室,但投入越来越大,干脆就做成了工坊。”有了这样的想法,去年11月开始,夏建军开始筹备工坊,直到今年正月初八,手工坊正式营业。

“工坊的很多东西都是我自己做的,像这个树灯,就是我在路边看到一块木头,搬回家后去皮打磨开槽,做成了树灯。”夏建军说,一根被遗弃在水沟旁的木头,在他手里变成一盏灯,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工坊里除了灯,操作台面也是出自夏建军之手。“选燃料时看到了这些木料,一吨只要600元,我就拖了一卡车回来,做了这个大桌子。”夏建军说,三根宽度在30厘米左右的木块用钉子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张3米长的实木操作台面,成为工坊里最大的一张操作台,“我觉得木艺物件还是得实用些,而且木头的可塑性很强,大部分木料都能变废为宝,成为生活品。”像这样经过夏建军双手蜕变的物件,工坊里有很多。废旧的木板挖成一个水果盘、淘汰的边角料磨成一个戒指、圆柱形的木桩钻成花瓶……在夏建军眼里,即使是非常小的边角料,也是独一无二的珍宝,他会小心翼翼地设计造型,通过自己的手艺去倾注情感。

谈及这些物件的制作过程时,夏建军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做木工活时,他能够静下心来。“一把桃木剑,就能让我全身心地投入2~3小时。”夏建军说,做手工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一刀一刻、一凿一磨,独一无二的木作才能诞生。当传统的木工手艺逐渐远离大家时,夏建军用自己的方式,将这门技艺以更为简单、更能上手的方式拉近生活,“希望我的木工坊能给年轻人多一种解压方式,给小朋友多一种手作体验,大家在做木工活的时候,都能够静下心来。”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