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医院儿科出现就诊小高峰

核心提示: 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开学后,该院儿科门急诊迎来了一波就诊小高峰,目前儿科日门急诊量近500人次,就诊人群多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寒假期间,孩子们在家,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比较少,疾病的发生率就相对比较低,而开学后接触的人群变多了,发病率也就随之增加。”该院儿科主任张志华说。

本报讯(记者 毛罕灵) “我女儿一开始是低烧,然后高烧,前后去了三次医院,开学以来在医院的时间比在学校都长。”“我家一直低烧咳嗽,去医院一查,患了支原体肺炎。”“医生和我说,有的孩子可能会同时感染两种甚至三种病毒,听完我都心塞了……”开学后,我市医院的儿科门诊迎来一波就诊小高峰,其中,患儿仍然以呼吸道疾病感染为主。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花花今年5岁,前段时间开始出现咳嗽流涕的症状,当时去医院进行了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可没过几天,孩子又出现了低热的情况。“刚开始是低热,温度大概在37.5℃左右,我心想可能是孩子在过年期间累到了,再观察观察吧。”随后的两天,花花的温度从37.5℃逐渐升高至40.1℃,并伴有乏力、头疼的症状,王女士见状立刻带孩子去了医院,“孩子状态不太对,平时她感冒发烧,我们都不怎么带她来医院,但这次体温反反复复,吃了退烧药,温度就降下去,药效一过温度又上来。”经检查,医生确诊花花感染了乙流。

记者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开学后,该院儿科门急诊迎来了一波就诊小高峰,目前儿科日门急诊量近500人次,就诊人群多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寒假期间,孩子们在家,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比较少,疾病的发生率就相对比较低,而开学后接触的人群变多了,发病率也就随之增加。”该院儿科主任张志华说。

张志华介绍,目前儿科门急诊患者以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为主,但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由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饮食不当、寒冷气候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病患较前段时间有所增加。“和节前相比,近期的病例中没有特别占优势的病原体,比如去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都呈现短期内突然爆发,在门诊中有一种病原体占大多数的情况,而最近是各种病原体感染都有。”

张志华表示,大多数轻症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人,只要精神好、饮食正常,体温不高或者发热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3天),可以在家先服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比如感冒药、咳嗽药以及一些助消化的药物等。但是,如果出现高热、精神不好、食欲明显下降、哭闹、烦躁等症状,则要及时就医。同时,张志华提醒广大市民,开学后就诊的高峰时间在18:00~21:00之间,家长可以视情况带孩子错峰就诊。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