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经济”热度不减 理性消费渐成趋势

核心提示: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文具店及大型商超,发现不少学生家长在忙着添置新的学习用品,各类文具、教辅书、电子产品等在销量上均出现了大幅攀升。

微信图片_20240219100707

图为开学前文具店内生意火爆。记者 帅莹 王丹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王丹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文具店及大型商超,发现不少学生家长在忙着添置新的学习用品,各类文具、教辅书、电子产品等在销量上均出现了大幅攀升。

昨日上午,在新区实验小学附近的一家文具店内,店主林女士正忙着将新到货的书包、文具盒等商品整理上架。她介绍,近一周,来店里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者明显多了起来,其中包书皮、练习本这类日常文具销量提升最为明显,“临近开学,不少家长会‘扎堆’前来采购作业本皮、包书皮,每天至少可以卖出一两百套。”

记者注意到,店内货架上摆放着的学习用品,单个售价从几元到二三十元不等,款式风格多以简约为主。“从近几年开学季的销售情况来看,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文具用品时变得更加理性了,较少会购买带有减压、夜光、盲盒等属性的文具。”林女士说,不少家长认为设计复杂的文具太过花哨,容易让孩子分心。因此,店里在进货时,会尽量选择外表美观且兼具实用性的商品。同时,还会把控质量关,不向学生群体出售激光笔、“笔里藏刀”等具有危险性的“花式文具”,让家长孩子能够放心选购学习用品。

“这次开学季,我给孩子采购的商品比上学期要少得多。”采访中,市民孙女士表示,以往开学前她会将孩子的学习用品全部换新,想以这种方式激励孩子学习,但最后孩子新鲜劲一过,家里就堆了很多用不完的学习用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虽说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不差钱’,但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容易助涨孩子的攀比、虚荣心理。”孙女士说,现在她会教育孩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购买简便、耐用的文具,培养其节俭和懂得珍惜的好习惯。

在店内的教辅书货架前,部分家长正带着孩子选购新学期所需的学习资料。市民陈先生表示,每年他都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来挑选教辅材料,针对性地买一些课外习题和读物,帮助孩子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成绩,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除了文具、教辅书籍外,“开学消费清单”中也少不了电子产品的身影。在开发区吾悦广场内,一家数码产品店内客流不断,其中学生群体成为购买主力。“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商品销量有了明显提升,其中卖得最好的当数兼具学习和娱乐功能的平板电脑。”店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按需购买,不盲目跟风是学生群体在购买电子产品时的消费新趋势,“他们更关注电子产品的性能配置,购买的商品多为中等价格,消费预期在1000~2000元。”该工作人员提醒,学生群体缺乏消费经验,在购买电子产品时,要注意前往证照齐全、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店铺购买,并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或购买凭证。另外,尽量不要选择在临时展台购买电子产品,以防商家撤走后遇到质量问题难以维权。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