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泌尿系结石频发,如何应对?

冬季,气温低,受寒冷刺激,人们往往饮水量减少,从而给结石的产生提供了温床。近期中医院门诊泌尿系结石患者量增多。且听中医院泌尿外科的专家科普结石的由来和预防。

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潘瑞海介绍,泌尿系结石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有家族史的人 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泌尿系统结石。在中医理论中,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代谢异常 糖尿病、肥胖、痛风和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上泌尿系统结石。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会导致尿酸和草酸等物质的沉积,增加患结石的风险。适当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缺水 冬天天气比较干燥,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会导致尿液浓缩,代谢废物沉淀从而使结石的体积增大,导致病情发作。多喝水不憋尿,建议日常生活中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使人体产生足够的尿量冲刷尿路,将一些小的结石排出,避免结石聚集过多,阻塞输尿管。还要注意不能一次性喝太多的水,要将每日饮水量平均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里,让机体能够每隔一段时间就排一次尿。饮用的水主要以白开水、矿泉水等为主,尽量不喝饮料、浓茶、咖啡。

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在冬天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肥肉、炸鸡等,可能会使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升高,从而诱发患结石。因此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芹菜等,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药物影响 如果患者在冬天长期服用含有钙、草酸、尿酸等成分的药物,如碳酸钙D3片、别嘌醇片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草酸、钙等成分含量增高,从而诱发患结石。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尿路结石。

对不能自然排出的结石,建议行手术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如果选择保守治疗,也应严密监测避免梗阻时间过长损害肾功能。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效果取决于结石的成分、位置、大小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医生综合评价并调整治疗方案。

丹阳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有成熟的泌尿系结石处理经验,可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同时发挥中医特色,医院自制中医经典方通淋排石汤剂增强排石效果。

中医院泌尿外科钬激光碎石术有精准、高效,创伤小、安全,速度快、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更省钱等优点。与目前常用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气压弹道碎石相比,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以及广泛的适用性。这种手术为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病人基本没有痛苦。既没有穿孔、出血的危险,还可同时治疗合并的尿路肿瘤、输尿管息肉、狭窄等。

尿路结石的中医治疗:通淋排石,理气活血

尿路结石分为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与膀胱和尿道的下尿路结石。结石实际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尿路结石属于下焦湿热或者下焦瘀滞证,表现为腰腹绞痛,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尿中夹血块,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治法:通淋排石,理气活血。

市中医院完成的科研项目《中药通淋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通过口服中药治疗肾脏、输尿管的小结石,具有价格低廉,无创等优点。对病人原发的输尿管小结石,结石复发及术后结石残留,中医辨证后口服中药汤剂,具有价格便宜、无创伤等优势。

难以启齿的痛——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1.3亿~1.75亿人患病,已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9.39%~50%。

中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康灵斌,从事泌尿外科工作20余年。他介绍,泌尿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若单纯局限于膀胱,临床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下尿路感染;若感染上行至输尿管、肾盂部位,可出现腰痛、发热等,即上尿路感染。尿常规提示存在白细胞、脓细胞,可伴均一性红细胞。

患者诊断为尿路感染,不建议私自用药,先就医做尿培养检查,因为抗生素的服用会使培养的阳性率下降。治疗原则为去除易患因素和抗感染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尽量选用肾毒性小的抗生素,严重感染者需联合用药。对于无症状菌尿患者一般不予治疗。对于不易根治的尿路感染,如明确有尿路梗阻或畸形,应尽量用外科手术纠正。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