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日早晨驾车出行,能见度较低。记者 王国禹 摄
本报讯(记者陈晓玲 王国禹)说到“雾”,大家会想到一些这样的成语:“雾里看花”“如坐云雾”“腾云驾雾”“云天雾地”……这些词语里,“雾”都是作为一种蒙蔽人眼睛的存在。大雾带来仙气飘飘的美感,可是,美则美矣,大雾天气会导致能见度下降、空气质量恶化,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那么,大雾预警分为几级?秋冬季节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大雾天气呢?大雾天气行车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赶紧来了解一下。
昨日上午,记者从我市气象部门了解到,4日1时26分我市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目前我市出现了能见度不足200米的浓雾,预计未来12小时我市各镇区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或特强浓雾,市应急管理局和气象局提醒注意防范。
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雾是悬浮在近地层大气中的大量微细乳白色水滴和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根据能见度(V)的大小,可分为轻雾(1000米≤V<10000米)、大雾(500米≤V<1000米)、浓雾(200米≤V<500米)、强浓雾(50米≤V<200米)和特强浓雾(V<50米)5个等级。根据2014年修订的气象行业标准《雾的预警等级》,大雾预警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是最高级别。
对于秋冬季节会频繁出现大雾天气的原因,该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日夜温差过大,近地空气的冷却、加湿与水汽的凝结而形成。雾的类型:一种是由于辐射冷却形成,又称辐射雾。需要的条件是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且有稳定逆温差的夜间或者清晨环境。第二类是平流雾,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产生液化而形成。第三类是混合雾,其特征就是兼具以上两种类型大雾的特征。由此可见,能够具备这些大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在秋冬季节,尤其是清晨最为明显。
“2023年12月27日~30日,我市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其中28日早晨和29日早晨均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局部不足200米的浓雾或强浓雾,并且启动了气象部门内部的应急响应:重大气象灾害(大雾)Ⅳ级应急响应。”该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预计,未来我市仍然有发生大雾天气的可能,市民应加强防范,并注意出行安全。
记者昨日下午2点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我市已于当日11时38分解除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大雾天气视线条件不佳,不利于驾车出行,为确保市民出行平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昨日,我市交警大队立即启动雾天交通管理应急预案,迅速行动,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
记者了解到,针对当日早晨大雾天气,交警大队提前部署,全警动员加强城区交通节点疏导和农村地区重点干道巡查工作,让“警车巡起来,警灯亮起来”,在辖区重点路段加强指挥疏导,延长路面值守时间,密切关注路面车流量和能见度,特别加大对早高峰期间,交通压力大、车流人流密集的重点路口路段的管理,做到警情早发现、早处置,确保雾天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截至昨日中午,交警部门有效保障全市雾天交通整体态势安全稳定,当天早晨交通事故数较平日下降约39%。
采访中,交警部门就如何在大雾天安全驾驶,还给广大机动车司机支了几招:
首先,大雾天放慢车速,保持车距。大雾天气,因为能见度较低,所以要放慢车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另外开启雾灯,并保持合理的车距,在雾天里,合理的车距应该视雾的大小随时调整。尤其是在遇转弯或前车超车时,要注意观察、判断,以防突发情况来到时措手不及。
其次,切忌使用远光灯。在大雾天气,不要随便打开远光灯,特别是氙气大灯,因为远光灯的光线照射到空气中的浮尘后会扩散,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的一片,使得视野更加不好。
再次,不要随意变更车道。不随意变更车道是行车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行车中,很多人不打转向灯依然变道;在雾天,视线不佳,更不能随意变更车道。碰到紧急情况,宁愿先踩刹车,也不能随意变更车道,因为边上很可能有视线看不见的汽车或电动车。
最后,注意运用喇叭。雾天能见度低,司机运用好喇叭,就能更好地提示其他车辆和行人。遇到别的车辆鸣喇叭时,你要立即回应,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并确定你车辆的位置,以确保行车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