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打卡”任务,何时能停歇?

核心提示: 市民赵先生的孩子上幼儿园大班,这个元旦假期,他一直没太注意孩子班级微信群里的消息,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被学校老师提醒“打卡”。

本报记者 马骏

“之前是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现在是对学校教职工的测评,元旦假期三天,老师在微信群里喊家长完成测评喊了三天,我真是不明白,这怎么就成了家长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了?”市民赵先生的孩子上幼儿园大班,这个元旦假期,他一直没太注意孩子班级微信群里的消息,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被学校老师提醒“打卡”。

赵先生告诉记者,他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仍得时刻关注孩子班级微信群的消息。“之前经常出现‘打卡’提醒,尤其是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任务。”说到这里,赵先生连连摇头,“从孩子小班的时候就开始了,直到最近,频率才下降了。”赵先生表示,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在安全教育平台上“打卡”,有让孩子看的视频,还有选择题要做。起初,他觉得这些安全提醒很重要,也会特意给孩子看,和孩子一起做题。但很快,赵先生就感觉变味了。

“有时候,我还在外面上班,老师通知‘打卡’,让尽快完成,可孩子压根不在身边,这学习任务就成了家长的了,完全违背了初衷。”赵先生称,老师往往会在群里一直催促,已经有多少位家长完成了,还有多少位家长没有完成,有时候还会“点名”要求完成。

赵先生表示,近段时间,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频率降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不要求“打卡”了。“先是班主任,副班主任,后来又是生活老师,都要求我们家长去完成测评,之后再截图发到微信群里,证明已经完成了。”赵先生觉得,只要孩子在学校里安安稳稳的、开开心心的,家长都会觉得老师做得还不错,“又何必非要家长拿出时间来测评‘打卡’呢?这不就是形式主义吗?”

记者了解到,在家长抱怨的背后,一些老师也感到很无奈。“我们老师也不喜欢这种课外‘打卡’任务,也希望少一些‘打卡’,减轻老师的负担。”我市一幼儿园的周老师坦言,“学生家长上班忙,我们老师平时的工作也不少,这‘打卡’任务不仅是给家长添负担,对我们教师也是一样,我们也不愿意催促家长。”

“这一切都是因为上级要考核,我们基层老师也没办法。”这位周老师告诉记者,例如之前催促家长按时“打卡”安全教育平台,是因为相关部门对学校考核,学校再对老师和班级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年底就可能影响学校和班级、老师评优,大家只能都重视起来,不敢怠慢。

对于学校的一些“打卡”要求,不少家长在受访时表达了质疑。“这些‘打卡’任务不仅是形式主义,还强加在家长身上,应该能停则停。”有家长认为,安全教育是好事,但似乎应该在学校上课时普及,而不该变成“家庭作业”;让家长监督学校老师工作也是好事,家校沟通很有必要,但这样的监督不该变成家长必须完成的“任务”。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