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质量不同,俩打包盒竟一个价?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市民刘女士在一家早餐店内购买了一份馄饨和粥,打算打包回家吃。买单时,刘女士被告知,两份餐品需要两只打包盒,每只1元,刘女士便付了钱。然而,在商家打包时,刘女士却发现,商家给两份餐品打包的打包盒完全不同。更让刘女士感到气愤的是,其中那只质量相对较差的打包盒竟然还有破损的情况。

图为破损的打包盒。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不管是大小还是材质,两只打包盒完全不同,但商家都收费1元钱。”昨日上午,市民刘女士在一家早餐店内购买了一份馄饨和粥,打算打包回家吃。买单时,刘女士被告知,两份餐品需要两只打包盒,每只1元,刘女士便付了钱。然而,在商家打包时,刘女士却发现,商家给两份餐品打包的打包盒完全不同。更让刘女士感到气愤的是,其中那只质量相对较差的打包盒竟然还有破损的情况。

刘女士告诉记者,商家打包时,她一直在旁边看着。“在打包馄饨时,商家拿出了一只白色的,质量明显不错的打包盒进行打包,当时我还觉得这1元的打包费物有所值。”刘女士说,“没想到,在打包那份粥时,商家居然换了另一种打包盒,不仅尺寸小得多,而且透明的材质也让这打包盒一看就不如之前那只打包盒的质量好。”刘女士认为,如果之前那只打包盒是1元的话,那之后的那只打包盒根本不值1元。

然而,面对刘女士的疑问,店员却表示,小份餐品就用小份打包盒,大份餐品用大份打包盒,这是该店的规定,而两种打包盒都是1元,这也是店主定的。对于店员的答复,刘女士虽不满意,但也不愿为了1元钱与商家争执,便作罢了。

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回家后,当她揭开打包盒的盖子时,竟发现那只盛粥的打包盒上有破损的地方。“我是打开后才发现那处破损的地方,而且破损的地方不是我打开盖子的位置,所以不可能是我弄坏的。”刘女士认为,这只打包盒的质量确实不好。可是,毕竟离开了店,又自己打开了盖子,再去找商家理论也说不清了,何况只是1元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刘女士认为,现在外卖平台上的打包费越来越高,打包盒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应该加强监管才行。“就拿我今天看到的两只打包盒来说,其中一只看起来就让人很放心,盖子上似乎还有编码,我没看清。可是另一只打包盒就特别薄,又很脆,很容易坏,而且看起来像‘三无’产品。”刘女士说,“我还去网上搜了一下类似的一次性打包盒,质量较好的那种大概0.6元左右,质量较差的那种大多只要0.2元,甚至更低。”

随后,记者走访发现,不管是在餐饮实体店还是外卖平台上,1元的打包费如今已成为打包费的“起步价”。在一些外卖店里,一只打包盒的价格甚至能达到2至3元,而这些高价的打包盒是否物有所值就不得而知了。

不少受访者认为,商家收取打包费增加收益无可厚非,在打包费上“做文章”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商家普遍的做法。不过,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品质,甚至忽视消费者的健康用餐。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餐饮行业应规范打包费的收取标准,让收费合理公道,并针对打包费的问题给予消费者一定的选择权,严禁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强制收费。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餐饮店打包用品的监督检查,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