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迎来今冬第一次寒潮 “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核心提示: 这两天,我市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次寒潮,风雨交加,气温下降。

本报讯(记者 姜康)这两天,我市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次寒潮,风雨交加,气温下降。昨日,记者走访丹阳农商批发大市场了解到,为了保障供应,市场已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目前“菜篮子”量足价稳。

“我感觉还行,没感觉太大变化,需要买什么菜基本能买到。”上午8点多,在农商批发大市场内,市民杨女士已经采购完毕,正计算今天买菜的花销,“今天我就想囤些蔬菜,天气冷了,免得天天出来买。价格方面还好,没怎么变。”杨女士说。

在和蔬菜区的多个摊主交流后,记者得知,虽然这两天迎来了寒潮,但是由于还未到下雪阶段,蔬菜价格并未出现明显涨幅。蔬菜摊主王靖靖介绍,目前蔬菜价格稳定,销量也非常好,“热销的莴笋、白菜、萝卜价格几乎没有变化,来买的市民很多,莴笋一天可以卖出差不多60斤。”

寒潮来袭,蔬菜供应能否跟得上?记者在蔬菜批发区域看到,成筐的新鲜蔬菜被整齐码放在商铺门前,考虑到低温会冻坏蔬菜,商户们都提前准备了棉被、防雨布,而一些不耐冻的蔬菜则被装进了泡沫箱中,以防受损。蔬菜批发户李生财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蔬菜以外地菜为主,虽然冷空气来袭,但进货和运输渠道并未受到影响,“除辣椒类的价格有所上涨外,其他蔬菜价格几乎没有变化。”

“近两日,市场每日蔬菜到货量为300~400吨,库存量在50~100吨,和平时相比变化不大,蔬菜货源充足。”农商批发大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为应对寒潮天气,市场会提前四五日密切关注气温变化,组织商户提前安排好运输和物流,并做好到车引导及绕行提示,确保货品能够及时到达市场。此外,他们还会向商户们发出预警信息,采取提前加大货源采购和储备等工作,增加库存量,以保障市民生活物资供应。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