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盲盒”带来的是惊喜还是陷阱?

核心提示: “抢到就是赚到”“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双十一”购物节后,所谓的“快递滞留件盲盒”成为当下一种网红商品。然而,快递滞留件盲盒到底能不能购买?又是否真的能物超所值呢?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律师提醒:消费者应多一分理性少一分冲动

本报讯(记者 姜康) “抢到就是赚到”“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双十一”购物节后,所谓的“快递滞留件盲盒”成为当下一种网红商品。然而,快递滞留件盲盒到底能不能购买?又是否真的能物超所值呢?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了解,所谓“快递盲盒”,大多来自快递代收点,或是自营的快递驿站。由于快递信息不完整或是在驿站存放时间过长,故而成了滞留下来无人认领的弃件。

6日上午,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海外快递盲盒”等关键字词后,平台随即跳出“买到就是赚到”“超值!稳赚不亏”等吸引眼球的字眼。

随后,记者随意进入了一家店铺,在店铺首页,记者看到这些所谓的快递滞留盲盒有十几元到一百元不等的价格可选,而每个价格内也标注了“什么都可能有”“自行承担风险”等字样。根据这些店铺小到几十件,大到近千件的成交量来看,有不少消费者都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下了单。

那么,如此“诱人”的盲盒,究竟能够开出何物呢?记者咨询了该店铺的客服,客服人员表示,“快递盲盒”能够开出的物品种类有数百种,小到筷子、衣架,大到手表、平板电脑、相机等都有可能。

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购买体验。一位网友说,自己花了50元购买了一份“快递盲盒”,结果开出的全是没什么用的廉价物品。

在该网友发布的帖子评论区,记者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该网友表示自己是一名专业拆盲盒的,她根据自己的社交关系了解到,这种“快递盲盒”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快递滞留件,而是一些商家抓住消费者“以小博大”的心理,将廉价批发来的小商品分装进不同快递专用盒,并在商品评论区安排“物超所值”“大惊喜”的“买家秀”,进而营造“买到就是赚到”的假象。“全是商家套路,大家一定要注意。”该网友在评论区如此提醒道。

那么“快递盲盒”究竟能否购买?记者就此事咨询了言竹事务所的律师王刚。“事实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今年6月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就已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其第五条明确规定,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快件,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王刚告诉记者,快递滞留件通常是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快件,其不是无主物,也不是商家想卖就能卖的商品。从法律法规角度看,商家售卖他人快件的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

不过,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快递滞留件被当作盲盒售卖外,电商平台上更多的所谓快递滞留件盲盒其实是商家人为制造噱头的假盲盒,里面基本都是牙签、小奶瓶等不值钱的物件。“商家是想借助盲盒的信息差,虚标价格误导消费者,这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也涉嫌构成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王刚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增强警惕意识,多一分理性,少一分冲动。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