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早治 “胃”爱行动

核心提示: 1月29日是“胃癌关爱日”,据我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近日,来自我市三甲医院的几位专家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早防早治‘胃’爱行动”的访谈,科普胃癌防治相关知识,受到人们欢迎。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11月29日是“胃癌关爱日”,据我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近日,来自我市三甲医院的几位专家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早防早治‘胃’爱行动”的访谈,科普胃癌防治相关知识,受到人们欢迎。

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全球43%的胃癌新发病例和45%胃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专家介绍,胃癌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适症状。晚期主要表现为消瘦、腹痛、呕吐,甚至呕血、黑便,也可以出现腹部肿块、上腹压痛,腹水等远处转移的体征。我国最新数据显示,胃癌每年新发病例39.7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3,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仅约20%,也就是说有八成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30%。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与其他胃病相混淆。”专家介绍,早期胃癌中最常见的上腹不适,与消化不良相似。食欲减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见症状。因此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可与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相鉴别。

胃癌与四类因素有关

专家介绍,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病往往与四类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发病率会明显高于普通人;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Ⅰ类致癌物;三是饮食因素,如长期高盐饮食、食用霉变、烟熏煎炸食品等,重度饮酒和吸烟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四是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这些病变时间久了也可能转化为胃癌。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年龄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捍“胃”健康,牢记四字诀

除:尽早检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检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阳性,建议成年人无抗衡因素予以根除。

检:40岁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利器。目前的胃镜技术非常先进,可以发现1~2毫米的微小癌灶,是CT、彩超等无法做到的。

治:积极治疗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比如息肉、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快、进食过烫过硬的食物,少食烟熏、烧烤、腌制品;规律作息、少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戒烟酒。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