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营养餐住“高层” 高架草莓“慧”生长

本报记者 谢超 通讯员 张丹凤

吃的是专用基质,住的是“高层”,以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浇灌,用具有独家发明专利的智能化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丹西公路北侧的星农垦农场示范园区,只见一排排培育槽整齐地排列在离地约80厘米高的钢架上。培育槽内,鲜红欲滴的草莓沉甸甸地坠在枝头,几名工人正在熟练地挑选、采摘。“这是我第一次不用弯腰低头就能采到草莓。”家住常州孟河的郭一珍当天慕名前来体验“高架草莓”采摘,觉得这种采摘方式省时省力,体验感非常好。

“‘高架草莓’技术是去年引进的,依托省农科院首席草莓专家赵密珍团队的指导,我们每颗草莓都打上了高科技印记。”农场负责人史翔告诉记者,“高架草莓”是利用立体空间,将原本种在地上的草莓抬高到离地近80厘米的架子上种植。草莓不种在地里,而是种在培育槽内,槽中是由椰糠、生物炭等制成的混合基质,配备水肥一体化设备,为草莓苗精准浇水、施肥。

“草莓种在高架上,不仅采摘更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地栽土培方式的根腐病、白粉病等病害。”史翔说,高架种植的草莓没有土传病害,而且通过生物技术灭虫,不需要打农药。同时,因为高架的透光和通风条件优于地面,草莓果实颜色更均匀,口感、品质也更好,价格也比普通土培草莓更高。“今年已经有好几批种植户和周边村民前来咨询‘高架草莓’的种植技术了。”史翔笑呵呵地说。

“高架无土基质的储水能力差,这样的栽培方式全程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在星农垦农场的温室大棚中,随处可见大量的微型喷头和全自动滴灌设备,通过智能化物联网管理,可以精准控制草莓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温度、湿度和水肥的供给,以科技助力每一枚果实的成长。“你看,我只需在手机APP上点点,就能实现大棚卷帘系统的开启、通风系统的运行,甚至进行全自动浇水和施肥,十分方便。”史翔边说边向记者演示。

星农垦农场的草莓种植园区成立于2022年,主要进行草莓种植、销售与深加工。创始人史翔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海归,在新西兰学习了当地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后,回国创办了这个种植示范园区,希望通过和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有效提升区域草莓的种植水平。目前,基地高标准草莓种植试验田近百亩,品种有红颜、粉玉、天使8号,亩产量超1500公斤。种植期间不打农药、甜蜜素,坚持采用绿色生态种植,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智能化控制温度、阳光、水肥滴灌系统,大大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和生产效率。今年初,基地种植的“红颜草莓”参加第十届江苏“紫金杯”优质草莓评比,获得优秀奖,在287项检测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史翔表示,后续还将积极发展草莓深加工,扩大草莓产业链,引入国内领先的饮品工艺,研发多种营养草莓饮品,在保留草莓原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解决草莓不易储存、运输的难题,进一步提升草莓亩均效益。

在提升草莓种植水平的同时,星农垦农场还带动周边200多位村民一起发展科技农业,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将更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方式辐射到周边农户,让他们可以参与到绿色生态种植的行列中,同时提升了农场自身及合作农户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