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同一家早餐店推出的“鲜肉小馄饨”在外卖平台上的团购价格比堂食还要高。
本报记者 马骏
“我之前从没注意过这家店的堂食价格,一直是在外卖平台上团购优惠券。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团购的优惠价格竟然比堂食的价格还要高。”近日,市民陈女士在一家馄饨店购买早点时发现,使用优惠券竟然不如直接购买划算,这让陈女士有些懵。
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餐饮店在线上都有优惠活动,“有的店是‘满减活动’,有的店是有‘抵用券’可购买,推出优惠套餐的餐饮店就更多了。”陈女士说,“现在外出用餐,消费前和消费后都得仔细看看美团平台、大众点评甚至是抖音平台,很可能有这些优惠活动。”陈女士表示,优惠价与正常价格一般有着不小的差距,“如果以优惠价去消费,那可省了不少钱呢。”陈女士说,正因如此,她在外消费时,很少会注意堂食价格,一般都是在手机上查找优惠券或其他优惠活动,一旦看到就直接在手机上购买支付了。
当天,陈女士在一家经常用餐的早餐店消费时,无意间看到该店写着价目表的黑板。陈女士看到,她每次都会购买的“鲜肉小馄饨”在黑板上标注的价格为9元,但陈女士团购的这碗小馄饨的优惠价竟然为9.8元。“团购活动上写得很清楚,这小馄饨的原价为14元,打7折后,以9.8元的优惠价销售。我还以为这是优惠价,没想到竟然比店里堂食的价格还要高,这不是忽悠人吗?”对于该店的做法,陈女士感到很气愤。陈女士认为,商家的做法不诚信。
对此,记者在陈女士反映的有关平台上看到了这家店的团购优惠活动。记者注意到,在早上至下午这段时间,该店的小馄饨虽然以7折销售,但售价确实比堂食高;而在下午4点之后,该店的小馄饨开启“限时秒杀”活动,优惠力度从7折提升至5折,售价变为7元,低于堂食价格。
“入驻外卖平台的餐饮店现在大多是这样操作的。”对于陈女士的遭遇,记者走访了一些入驻外卖平台的商家,而商家们对于这一现象并不感到奇怪。一家餐饮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很多商家入驻外卖平台,提高销量倒还在其次,主要是为了让店铺多一些知名度,给店铺打个广告,“平台要抽成,还经常推出一些优惠活动让店铺参与,商家要考虑成本,又不能显得外卖价格比店里的堂食价格高,一般就只能先提高商品的售价再打折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外卖的价格虚高,即便打完折,费用还是要高过堂食,一些商家推出的优惠活动更多只是吸引人的噱头而已。之所以外卖的价格较贵,是因为商家每成一单都要支付给外卖平台一定的提成,这部分成本自然而然地就被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对此,律师指出,价格法明确规定了经营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要明码标价。如果外卖的价格高过堂食,一定要以显著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像这样先涨价再打折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价格欺诈。律师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商及线上线下的监管,要求平台自律,约束商家,并对商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