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探索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尹琼玲)今年以来,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探索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决落实稳产保供责任。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目前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9844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2931亩,大豆播种面积2810亩;油料种植面积7361.4亩,其中油菜面积6814.1亩,花生344亩,芝麻203.3亩。截至10月底,蔬菜播种面积7687.5亩,已完成全年种植任务的88%,预计全年将超额完成300亩的蔬菜种植面积。

农产品加工业收入及增速。农产品加工企业前三季度增速同比增长率下降15.38%,三季度降幅比二季度减少1.61%,开发区通过多方协调,督促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提高营业收入。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发区沃特处理厂日处理4万吨,开发区欣盛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万吨,目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开发区欣盛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正在进一步研判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每季度对全区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进行集中回收,实现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7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方面。积极开展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积极帮助2家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建设绿色防控区2个,建设粮食测产方1个(马陵村),深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面积达2.4万亩次,农产品生产主体入网数262家。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涉农重点项目按时序进度顺利推进,今年重大项目为华洪药业投资3亿元、占地100亩的新建厂房购置设备进行产能升级,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工;黄连山森林步道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全长约4530米,包括登山步道、游客接待中心、民宿等建设内容,目前已完成登山步道全范围的水、电管道铺设工作,争取本月底前进行登山步道主体道施工建设。

农业数字化水平方面。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电商服务平台,配备完善的直播设备,免费为有需要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播服务。借助做好电商专业技能培训,打造开发区多肉直播特色主导电商产业。充分发挥农业电商助推乡村振兴作用,培育壮大全区农业电商主体,拓展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丹阳市勤丰花木种植有限公司年度销售额427万,金丹阳酒业有限公司年度销售额105.7万,全区35个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开展便民服务,全年服务次数达3.5万次。

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农房改善和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农房系统中208户C、D级危房已完成198户整改,其中维修加固103栋,拆除89栋,重建6栋,既有建筑每个星期与市住建局对接,对各村社区整改完成的建筑进行抽查拍照,评估为A、B级危房的房屋12栋,腾空55户,三年整治任务已完成95%的危房整改。

加强为农服务工作。做好水稻、小麦田间管理、合理肥料运筹指导,以及中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合理使用,确保全区可以预控的病虫不出现严重发生现象,保证夏熟、秋熟丰产丰收。加强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的力度和范围,同时大力推广高效增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实用先进技术。2023年以丹阳市马陵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通过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建设,新增无人拖拉机1台、无人收割机1台、无人植保飞机2台、无人插秧机1台以及辅助驾驶拖拉机、辅助驾驶插秧机各一台,合作社基本达成“耕,种,管,收”四大粮食生产环节无人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张巷村张巷自然村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发挥丹阳市齐梁茶林产业园区优势。2023年成功争取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提升园区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2.474公里马相伯路至埤导线道路以及园区大数据平台提档升级。新增开发区农业园区大数据页面,并开发数据后台。新增物联网企业一家,建设茶园物联网系统一家。扶持园区内绿岸、勤丰等龙头企业发展以青年创业为主题的文创园区,通过短视频直播、俱乐部等形式,培育、孵化年轻人创业。

开展开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双百日”行动。从4月初开始,开发区农工局、水利站相关工作人员会同高标准农田前艾片、胡桥片、河阳片施工方、监理方,在现场全面查看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情况,共发现6处渠道在使用过程中被耕田机械损毁,并及时整改到位。

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情况。马陵村通过“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项目”,立足农业生态循环。挖掘本村有利资源,利用练湖乳品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粪肥、技术等优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进行土壤改良项目。实施粮食生产“无人化”建设,新增大型拖拉机2台、割草机2台,将秸秆和有机肥通过深耕机械深翻到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疏松土壤,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实现农业生态循环。目前已搭建堆肥棚150平方米,消化粪肥500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6%、有机肥替代化肥率达10%以上。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