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传承润乡村 翰墨飘香助振兴

书法传承润乡村 翰墨飘香助振兴

——探访我市首个村级书法协会高新区双合村书协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44794dc24673b97968c225b15c15b022

双合村书法协会一角。记者 蒋须俊 摄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舒畅

书法是艺术,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我市首家村级书法协会组织,高新区双合村书法协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五年历程,目前,该书协发展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双合村探访时,只见一帮会员正在书协活动室相互切磋交流书艺,四周墙上则挂满了他们创作的19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的书法作品,散发着沁人的墨香,让人感受到的是乡村浓浓的文化气息。村干部告诉记者,该村书协以弘扬书法艺术、传承优秀文化为目的,推动了书法文化扎根乡村和农家,村里一批擅长舞文弄墨的老工人、老农民也纷纷拿起笔杆子,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中,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传播者。

双合村书法协会会长马玉林今年82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支书,曾任横塘影剧院经理。他告诉记者,没有成立书法协会之前,由于双合村毗邻陵口镇,村里的景凤鸣、尹川龙在2017年就选择参加陵口镇书法协会活动,经他俩介绍,自己随后也参加了临近乡镇的书协。后来,市老年书法协会资深顾问颜景荣获悉双合村有一帮老年书法爱好者喜好舞文弄墨后,就提议成立村级书法协会,这一倡议得到了双合村“两委”的鼎力支持,村委会不仅提供活动场所,还无偿提供笔墨纸砚等。13名会员中,除了几位退休教师、退休工人外,大多是老农民。五年来,协会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每月逢八,会员们都定期到这里挥毫泼墨,相互切磋交流书艺。偌大的书法活动室成了大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丰富了村民尤其是老年书法爱好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双合村率先建起村级书协这一典型,在丹阳乡村文化建设上可以说是个创举,由此带动了全村更多书法爱好者加入了这一“娘家组织”。83岁的尹川龙告诉记者,他一直爱好书法,每年腊月都要上街摆摊书写春联出售,一方面算是贴补家用,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自己的才艺,让这一兴趣爱好得到延续。70多岁的景国生表示,加入书法协会3年多来,他一有时间就勤练书法,平时书协的交流活动,他一次也没落下,“原来我写得一手硬笔书法,通过学习和交流,自己也迷上了毛笔书法,通过长年坚持临帖,进步很快,楷书已经写得得心应手。”景国生说,每次听到亲朋好友夸奖自己的毛笔字写得挥洒自如,形成了特有风格和韵味时,他心中就有满满的自豪感。85岁的景凤鸣是看着村里私塾先生写春联长大的,从小就耳濡目染,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景凤鸣介绍,除了勤于练习,他还与一帮书法爱好者经常交流探讨,自己的书法技艺也得到很大提升。同时,通过以书会友和书法作品展示交流,他和会员们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助力者。目前,双合村书法协会会员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45岁。

双合村书法协会的成立,为当地书法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平台,提供了一个切磋交流、传播书法文化和展示才艺的舞台,还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兴盛。马玉林介绍,协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会员到市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司徒、珥陵、陵口、开发区大泊等地书画协会参观交流,另一方面邀请市书协的书法大家上门传经送宝,帮助提升会员书法水平。2021年,市美术馆副馆长、鸣凤书画院院长蒋丹等书法名家就应邀前来开讲座;今年上半年,市书法协会顾问颜景荣、周国正也前来为学员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指导。“过去,不少老年人因晚年精神生活单调乏味,大多在搓麻将、打牌中消磨时光。如今,一些人主动拿起笔杆子,专研书法技艺。书法不但成为大伙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马玉林说,2022年,双合村书法协会有3位农民的书法作品入选“印象曲阿”丹阳市群众美术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展。近几年来,每年临近春节,会员们还为村里每个党员及企业开展义务写春联、送福字活动,每年共撰写春联400多幅。

在双合村书协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传统文化火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也为美丽乡村增色添彩。如今,双合村书法协会不仅吸引了村里中青年农民加入,一些少年儿童也陶醉其中,俨然成了小书法爱好者。“今年暑假,不少村民纷纷将孩子送到我们书法协会学习、观摩书法作品,有12名小学生跟着我们会员一起练习书法哩。”说起暑假期间老少牵手同台挥毫的场景,马玉林和村里一帮“草根书法家”们对书法传承润乡村,翰墨飘香助振兴感到非常欣慰。大家表示,将继续发挥余热,让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使书法文化扎根民间、深耕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