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平
又到中秋,又是中秋。
岳父,今天看到了月饼,我想起了你。
那个总带着一脸谦和微笑,背略驼、发略秃的清瘦老头;那个在灶台上掂勺翻炒,动作娴熟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师傅;那个说话慢条斯理,聚精会神写毛笔字认真模样的小老头。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我想起了你。
岳父姓薛,新中国成立前就在上海棉纺二厂食堂工作。
历史上,“五卅运动”的先驱、泸西工人运动的倡导者顾正红,就是上棉二厂的工人领袖。与爱人结婚后,岳父常常和我讲顾正红的故事。这是他引以为豪的厂史。他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饶有兴趣!
后来,岳父拜师学了厨师,业余时间还上夜校,学写毛笔字。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唯有醉心于此才会技艺高超。
无论是勾芡上浆,切配煎炸,掂勺翻炒,还是糕点刻花,拼盘摆台,他样样精通,游刃有余。
厨师其实是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大热天,烟熏火燎地在灶台上一站就是大半天,往往下了班吃饭都没胃口,耳朵里嗡嗡的都是鼓风机、油烟机的噪声。岳父在后来上了岁数耳背和这有很大关系。
退休后,每逢我带着爱人孩子去看他时,无一例外地都能大饱口福:川菜、鲁菜、淮扬菜;湘菜、闽菜、广帮菜轮番上桌;菜品鲜嫩软滑;汤汁浓郁香醇,糕点精细酥糯。每每此时,我会陪他喝一点丹阳黄酒,翁婿把酒,好不快哉!
岳父专好丹阳黄酒,酒量不大,半斤足矣。每次陪他小酌,我在心里感叹:有翁如此,此生无憾,无憾此生!
有几次,适逢中秋节前他回家探亲,我带上两坛丹阳老黄酒去看他。他像个孩子似的惶惶不安,在我一再软磨硬泡下才诺诺收下。
那几天是岳父、岳母最忙碌的时候。岳母忙着捡豆晾晒,炒芝麻熬豆沙;岳父则翻出他的刻刀、雕花木模……然后拌猪油、做油酥,压模成型后进烤箱;于是,整个村庄都醉倒在月饼的香甜味中,不知今夕何夕;于是左邻右舍都分享到岳父的“薛氏月饼”。
2015年正月初四,88岁的岳父在家里安然离世。正好在岳母去世的一个星期后。
在遥远的天国,他驾鹤西去,紧赶慢赶着追寻岳母而去。
他挥挥衣袖,没带走人世间一草一叶,却带给我们做子女无尽的哀思和痛彻心扉的悲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