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老邻居情谊长

核心提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话我尤为感同身受,我家几十年换了好几次住房,相处的四处老邻居像亲朋好友一样,家长里短,时常联系,嘘寒问暖,相互关心,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王成川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话我尤为感同身受,我家几十年换了好几次住房,相处的四处老邻居像亲朋好友一样,家长里短,时常联系,嘘寒问暖,相互关心,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住在麻巷门卜家大院内,我家隔壁的小毛头和我同岁,她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白枣树,每年秋季硕果累累,红白相间的枣子让人垂涎欲滴,我和院里几个小男孩常常趁她家大人不注意,悄悄地爬上树偷摘枣吃,厚道的卜家大妈发现后,怕我们不小心摔伤,轻言细语让我们慢慢从树上下来后,随即拿一长竹竿往枣子多处连续扑打,望着院里小孩争相捡着满地的大枣,卜大妈嗔怪似地说今后再爬树就不打枣子给你们吃了,真是一些小馋鬼。后来每年秋季卜大妈都要送一些大枣给各家小孩尝鲜。

童年时光院里的小伙伴常在一起捉迷藏玩游戏。一年级下学期我当了插班生,班长小毛头和我又成了同班同学,一年级学期结束,老师为小毛头和我发了奖品,我拿着两支铅笔和两本黄草纸样的练习本,心里格外珍惜。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被分配到丹阳最东北边的大成桥供销社当发货员,小毛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成了一名下乡知青。那年月,各自都生活艰辛忙于生存,很难有机会碰到一起。

改革开放的春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准。九十年代中期,我请当年的邻居班长小毛头和班里能找到的二十多名同学汇聚一堂,互叙别后事,畅谈同学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十多位相处方便的老同学还提出了月月轮流值聚,喜庆生日请夫妇同聚的约定。在老邻居同学小毛头拆迁后的新居,看到她可爱的外孙,我随手塞给一个红包。有次她无意中得知我妻子生病的消息时,很快和同学带着礼物一起上门看望,关心询问,妻子和她也成了聊得来的朋友。

粉碎“四人帮”那年,我新婚随岳母住到了刚拆迁的甘巷弄新房内,那块地方地处县食品厂东面,第三中学北后面,原是一片凹陷地,后来陆陆续砌满了新住户。我家东首是部队转业到手表厂的老陈家,妻子招娣在丹棉厂工作,西首家润仙在东丝厂上班,春宝家在我家屋南面,妻子玉华是丹棉厂工人。我家与三家新邻居都只有几步之遥,一条从北转角至东的长长弄堂,是我们四家人串门的必经之路。春宝家养的草狗特懂事,没人就往弄堂内一爬,发现陌生人就高声狂吠,不准靠近,看见我们四家人回来都摇头摆尾欢快地跳上跳下,我们出门时还跟在后面送上一段,成了几家人喜欢的护宅犬。

岳母是邻里公认的勤快热心大好人,她将邻里公用的长弄堂常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老人家厨艺呱呱叫,每当做腊八粥和时鲜菜,她总要端一些给几家邻居尝尝鲜。招娣母亲从上海来丹阳老家探亲时与岳母相处得像老姐妹似的十分投缘,俩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回沪时还把岳母带到上海游玩了一段时间。

八十年代初,电视机一票难求相当紧俏,在五化交公司工作的妻子争取到一张日立牌电视机票时,首先让给了特想买电视机的老陈家,隔年我家买了飞跃牌电视机后,每天吃好晚饭,我们两家电视机前就坐满了邻近叽叽喳喳看电视的小孩。那年代,看电视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儿子刚会走路时,就爱找老陈家大五岁的儿子小剑玩耍,小剑舅舅有心抓拍了一张俩小孩儿时的珍贵黑白照片,长大了他们成了常来常往的朋友。

一次岳母不小心摔伤腿,当时我不在家,妻子一人又拉不动体胖的岳母,隔壁的老陈、春宝闻讯后急忙帮忙把岳母抬上车送往医院就诊。岳母腿不便行动的一段日子里,老陈每天去菜市场都不厌其烦地帮我家带回需要的荤素蔬菜。招娣玉华一有时间就陪伴在岳母身边,端茶倒水,细心照应。招娣上海父亲的骨灰安葬到老家丹阳公墓急需七千元,我们闻讯后随即帮其解决了一时之需。妻子二十多年前腰椎病在常州医院开刀时,招娣和玉华专程前往关心看望。除了平时常在一起聊天外,遇到节假日休息时,妻子还时常与招娣、玉华、润仙一起外出游玩,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她们欢快的身影。

八十年代末,在市机关工作的我分到了一套云阳小区二室一厅的新居,家中三代人,岳母儿子住原宅。我新居对面中年夫妇和儿女都很客气有礼貌,熟人告诉我中年人是组织部副部长徐珠宝,真没想到当领导的这么平易近人。刚装修好那会,徐部长走到我家赞叹道“你家装修得这么明亮清爽,看了真舒服,我家怎么找不到这种感觉呢?”徐师娘为人热情实在,大热天把一大片西瓜递给我儿子解暑,有天她从家里急匆匆赶到新市口商场找到我妻子说,“王师娘,你家自来水怎么有很响的放水声啊?敲门又没人,我不放心,你快回家看看吧。”妻子赶紧骑车回去一看,吓了一跳,早上赶着上班,洗碗池水龙头忘关了,自来水哗啦啦直流,如果一直流到晚上才回去,还不知道要浪费多少自来水呢。他家儿子结婚时,热情邀请我们夫妇参加了婚礼。多年后我家搬离云阳小区,我儿子结婚,他们夫妇二人把随份礼热心地送到我家里。有次在超市偶遇徐师娘,她关心问到“王师娘身体还好吧”,我随口说了声“腰椎病刚在上海开刀不久,需卧床休息待慢慢恢复”。谁知隔天徐师娘就拎着营养品来到我家看望妻子,细心询问病情,叮咛好好休养早日康复。今年五月我不慎右手腕骨折时有意封闭了消息,常联络走动的邻居和朋友得知后,都热诚地上门慰问让人感动不已。

本世纪初,甘巷弄一片全被第三中学扩校征用,我家搬迁到双井苑小区,老陈家和润仙家也都迁移到新小区,虽然各奔东西,但相互联络走动仍然依旧。春宝家搬迁到女儿工作的苏州后,玉华专门邀请妻子、招娣、润仙到苏州新家做客,春宝看到老邻居到来,热心地陪同她们游览了苏州观前街,尝鲜苏州美味小吃,真是依依邻居情义浓,别后相逢胜亲人。

三年前,得知妻子腰椎病再次开刀后,招娣时常上门看望,玉华带来了苏州特产,在丹阳的几天,每天下午陪伴妻子到天渐黑,俩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情谊,微信问候更是家常便饭。耳背的润仙来我家串门,硬要塞给我家小孙女压岁红包,得知妻子腰椎病又开了刀,还埋怨我们不告诉她。

几十年换了几次新房,分开的老邻居情谊不断常来常往,遇上的新邻居日益融洽好如友人。最后一次拆迁到双井苑小区,对面张校长一家夫妇都是老师,两个女儿聪明好学,现在都是名校博士生老师。岳父母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岳父老周已退休,岳母访仙人,热情爽快,常喜欢开着门边择菜边和妻子聊家常,她结婚时头两年没怀胎就带了个女儿,谁知后来连生四个女儿,带她们住一起的是老二,当校长的女婿能干实诚,待她们如亲父母一样孝顺。乡下送来蔬菜时周师娘常分些给我家,妻子喜欢包掺有黑糯米的粽子,香糯可口的味道让周师娘夸不绝口。有次听说老周生病,妻子硬把一个红包塞到周师娘手里。

小孙女小时候就喜欢跟在张校长两个女儿后面姐姐长姐姐短叫个不停,张校长和夫人周老师也特喜欢小孙女的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小孙女小学五年级时,我家想等小孙女小学毕业后转个好的初中,为她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张校长听后马上说道“要转学最好今年,初中明年就划地区招生了”。在张校长的启迪下,小孙女转学后初中成绩稳步上升,还当了班长,如今已是省丹中高三学生,正为迎接明年的高考努力学习。前些时张校长一家已回到访仙老家过起了舒适惬意的田园生活,临别之际,希望我们有机会到他家门前的鱼塘钓钓鱼,尝尝新鲜的时令蔬菜,看看大自然的田园风光,享受享受农村的清新空气。每当想起这些暖心的话语,心里就感到特别温暖。

时逢两节老邻居相互问候之余,信手写下了这篇随笔。四处老邻居,几多相处情,今虽南西东,诸事顺安康。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