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菱角香 菱农采摘忙

核心提示: “戏鸟波中荡,游鱼菱下出。”眼下,又到一年之中菱角成熟的时候。20日上午,记者来到司徒镇张寺村前姜堰自然村,看到村后数亩池塘内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菱叶,满眼望去一片碧绿。64岁的村民吴腊沁和往常一样乘坐在菱桶中,在炎炎夏日中找寻大自然那份“珍馐”。

图为吴腊沁展示刚采摘的菱角。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通讯员 玉兰

“戏鸟波中荡,游鱼菱下出。”眼下,又到一年之中菱角成熟的时候。20日上午,记者来到司徒镇张寺村前姜堰自然村,看到村后数亩池塘内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菱叶,满眼望去一片碧绿。64岁的村民吴腊沁和往常一样乘坐在菱桶中,在炎炎夏日中找寻大自然那份“珍馐”。

“菱角一般在每年的8月1日左右就开始成熟了,一直持续到10月初。”吴腊沁一边低着头细心地翻着菱盘,一边大声和岸边的记者攀谈起来,“我一共承包了3亩水面用来种菱,在村里算面积比较大的了。不过今年7月雨水较多,菱角成熟情况不如去年,你看这一个菱盘下只有2~3只菱角,往年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有4~6只。”

闲聊间,吴腊沁停下手中的动作,从身前堆满新鲜菱角的盆中挑了几只水灵灵的粉嫩菱角,不由分说递给记者,要求记者尝一尝。“把菱角放入嘴里,从中咬开,再把菱肉剥出,生着就能吃。”记者按其方法咬开一只菱角,只见雪白的菱肉呼之欲出,轻轻剥去外壳,将小粒菱肉放入口中轻轻咀嚼,只觉脆嫩爽甜、满口生香,其滋味不输削了皮的雪梨。

吴腊沁笑着表示,生吃只是菱角的一种吃法,适合刚采摘上来的嫩菱,而送往市场进行销售的更多是成熟的老菱。与菱角打交道数十年的菱农一眼就能分辨出菱角的成熟度,在他们看来,嫩菱、老菱各有风味。老菱淀粉多、水分少,煮熟后的菱肉如白玉一般,吃起来绵软粉糯,无论是当零食解馋还是做菜都十分美味。

虽说菱角好吃,但翻菱、采菱却是实打实的辛苦活。每天上午9点多钟从菜市场回来后,吴腊沁都会带一张小凳子下塘翻菱。坐上菱桶,以双手作桨轻轻一划,菱桶便在菱叶中分开一条通道,向池塘中央破浪而去。在菱叶密集的地方,就需要细心地翻开菱盘,将生长在菱盘底下成熟的菱角采摘下来,扔进菱桶之中。反反复复的翻菱、采菱过程,要一直顶着毒辣的太阳进行,泡在菱塘里半天,往往几分钟就会浑身湿透。而这份煎熬,吴腊沁每天都在忍受,直到下午1点钟左右,她才会带着辛勤劳作的果实回家。

“现在年纪大了,一天只能翻40~50斤新鲜菱角,年轻时候,一天80多斤也不在话下。”在家中,吴腊沁和老伴要将菱角剥开,一粒粒取出菱肉,四五十斤的老菱角往往需要老夫妻俩从下午一直剥到晚上八九点钟,第二天清晨还得赶往附近菜市场进行销售。“菱肉在市场上能卖到15元一斤,菱角只能卖到8~10元,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我和老伴只卖菱肉,这样就能多赚些,一天能卖到300多元。”吴腊沁说。

从每年的8月初到10月初,小小的3亩池塘老夫妻俩要反复翻菱6~8次,一年下来也就挣个2万多元辛苦费。采访中,吴腊沁不止一次地表达出对种菱行业的担忧,“现在我们村里种菱、翻菱的都是老人,并且承包菱塘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由于过于辛苦,根本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个。司徒镇种菱已有百年历史,而采菱又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恐怕若干年后村里就再无种菱的人了。”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