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姜康)本想在家里“晒晒自己的背部”,以缓解旧疾,谁知却出现了头晕、恶心的中暑症状……近日,40多岁的时女士来到市云阳人民医院就诊。“最近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晒背养生’的热潮,看着很有用,我就想着自己也在家晒一下。”时女士因常年怕冷,又饱受腰椎病的困扰,所以想学习一下网上的“晒背”方法,来缓解一下自己的旧疾,谁知却出现了恶心、头晕等症状,于是便来到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马朝斌经过研判,诊断为先兆中暑,经过治疗后,时女士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她在‘阳光房’晒背后,大量出汗并未及时补水,导致体内大量钾离子流失,且她家的‘阳光房’空间较小又相对封闭,容易缺氧,这些均是导致中暑的原因。”马朝斌说。
进入三伏天,“温补阳气”又成为社交热词。继躺鹅卵石、坐石墩子后,近日,一系列“晒背”短视频引发各年龄段人群关注。“晒背,就是‘向天借阳’”“新手晒背,避坑指南”“排寒气祛湿气,晒晒更健康”……记者以“晒背”为关键词,在某平台进行搜索,出现相关短视频及笔记4万+篇,这其中既有科普推荐,也有提醒质疑。
晒背真的有用吗?马朝斌介绍,从中医角度来说,“阳经”“督脉”等重要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适当晒背,有利于促进人体阳气升发、温阳散寒、化湿排毒,与流行的“日光浴”异曲同工,相对适合虚寒体质、气血不足、寒气内盛的人群,“但是市民要注意方法,晒背不当,可能造成中暑、晒伤等情况。”
马朝斌提醒广大市民,晒背要适度。“现在气温较高,可选择早上8~9点、下午3~4点晒背,每次晒15~20分钟,由短到长,但不宜过久。”他建议,晒背时要穿薄防晒衣或涂防晒霜,避免晒伤,“还要注意的是,紫外线过敏人群、有冠心病等基础病人群不宜晒背;婴幼儿、高龄老人不仅要做好防护,还不宜晒太久。如果市民在晒背的过程中出现中暑现象,家人需将他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脱去多余衣物,增加散热;同时要饮用清凉的盐水,必要时需要冰敷,但切记不要将冰块直接贴着皮肤,冰块可以用薄布裹着;最后,如患者出现昏迷,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入医院进行治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