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邵臻)日前,导墅派出所成功侦破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王某对网购警用装备,冒充警察对他人实施诈骗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2月27日,家住导墅镇的季某来到导墅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被人骗了,对方还是个“警察”。
事情发生在2022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在导墅镇上经营烟酒生意的季某认识了一名经常来店里消费的王姓男子。季某说:“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我他是丹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民警,一开始,我并没往心里去。”
直到2022年12月的某一天,随着交谈的深入,王某了解到季某因身体原因,每个月可以领到一些补助。“他说可以帮我想办法操作一下,这样每个月就可以多领到一些补贴。”季某表示,因为王某在言语间表示自己曾经帮某银行行长办成过事,而那位行长正好是其同学,名字没错,他便相信了。
今年1月18日上午,王某来到季某的商店,拿走了季某的身份证和相关证件,说是要去复印。“那次他是穿着警服来的,我对他警察的身份更加深信不疑。”季某说,“他与我商定,事成之前我给他1万元,事成之后再给1万元。第二天,也就是1月19日,王某来归还证件的时候,我就按照约定,给了他1万元,还给了他一条香烟。”
然而,自那天起,季某只要询问王某事情的进展,王某就都以“事情还在办”为理由搪塞。再三追问后,王某则回答:“办是可以办,但即便事情办成了,补贴也不比原来多。”季某随即想要回1万元,王某嘴里答应,但一直拖着不归还,再到后来,季某就打不通王某的电话了,微信也被拉黑。他四处打听,直到最近才知道王某根本不是警察,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报警。
接警后,导墅派出所立即开展相关调查工作,很快将嫌疑人王某抓获。到案后,王某对其涉嫌招摇撞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王某交代,自己收入不稳定,一直想找个“来钱快”的方式。他想到自己可以冒充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帮人办事的名义收取服务费。王某供述,为了增加可信度,他还到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警服、肩章、胸牌、警官证等。
“我购买了这些物品之后,开始对外放消息,说自己是丹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民警,有需要办事的可以找我。但‘生意’一直不好,没有人找我办事,我就觉得一定是自己装得还不够像,就又在网购平台购买了公章。”王某交代,“我做这些就是为了让别人相信我有关系,认识的人多,这样他们找我帮忙,我就可以收取更多的手续费。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没有人找我办事。”
据导墅派出所办案民警徐涛介绍,王某考虑到自己已经花出去的成本,觉得仅仅是等待还不够,自己得“主动出击”,便于2022年12月底开始对自己经常光顾的小商店店主季某伺机下手。在聊天过程中,王某发现季某的需求后,便抓住机会开始吹嘘自己的办事能力,并穿上从网上购置的警服,彻底打消受害人季某的顾虑。目前,王某从季某处骗来的钱款,已被其挥霍一空。
3月1日,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招摇撞骗罪被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其在网络平台购买警服、警官证等情形,警方正在进一步查证之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解决问题,不要寄希望于托关系、走后门,而被诈骗分子“钻空子”。
此外,为进一步查清案情,收集证据,警方呼吁在丹阳地区疑似被王某冒充警察身份实施诈骗的其他受害人及时到导墅派出所报案,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