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收费乱象遭市民吐槽
图为某外卖平台商家提供的菜品口味收取包装费。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近日,市民孙女士在外卖平台上下单了一份水煮肉片,发现食材和口味均被收取了2元包装费,质疑商家此举有些不合理。
孙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她在外卖平台上选好了相应菜品准备下单时,系统提示其未勾选必需品,查看后发现原来是没有选择菜品口味。按照提示,孙女士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口味,与此同时,她注意到费用金额上涨了两元,“口味标价明明是0元,为什么选购后总金额会上涨2元呢?”在点开订单金额明细后,孙女士看到原来多出来的2元是口味的包装费。
口味为何要单独收取包装费?孙女士有些不解。“难道商家将菜品和汤底分开包装,所以才多收2份包装费吗?”然而,等外卖到达后,孙女士发现菜品和汤底均被装在一个打包盒中,此外并没有其他包装用品。“既然就一份包装,为何要重复收取包装费呢?”对此,孙女士十分不满。
记者通过查询部分外卖平台发现,不少商家都会在口味收费上“做文章”。口味一栏被单独列出,本意应该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偏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竟要消费者为此买单。记者看到,有些商家的菜品口味被直接明码标价,有些则是以包装费的形式悄悄加在订单金额中,引来不少吐槽。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注意到,口味收费多出现在麻辣烫一类的外卖餐饮店中,她认为这样的收费很不合理,“去实体店消费时,我只需要支付菜品的费用,汤底、口味均不会额外收费,怎么到线上就区别对待呢?”
“每个菜品均被收取包装费”“口味要加收包装费”“一个小餐盒要收4元包装费”……据悉,外卖平台的包装费受诟病已久,既有不合理之处,也有不环保之忧。面对各种指责,一些外卖平台商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出了自己的难处。“有些餐饮店之所以收取较多的包装费,是因为外卖平台的抽成太高,加之店铺低价竞争,就只能在包装费上‘做文章’,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采访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外卖平台包装费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平台与商家的博弈,但这其中若是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平台和商家就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同时相关的规则制度也要完善。必要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出手管控、介入监督,从而推动外卖平台的规则更加科学合理,为消费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