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核心提示: “老陈,这是你的包裹!”近日,一面绣有“高效规范办实事 真诚贴心为人民”的锦旗邮寄到了市公安局导墅派出所,接收人为陈红军,今年46岁,是该所的一名辅警。“我没买东西啊。”满脸困惑的他打开包裹,看到锦旗的一刹那,脸上的笑容徐徐绽放,“一件小事,还送面锦旗来!”

本报讯 (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马飞香)“老陈,这是你的包裹!”近日,一面绣有“高效规范办实事 真诚贴心为人民”的锦旗邮寄到了市公安局导墅派出所,接收人为陈红军,今年46岁,是该所的一名辅警。“我没买东西啊。”满脸困惑的他打开包裹,看到锦旗的一刹那,脸上的笑容徐徐绽放,“一件小事,还送面锦旗来!”

陈红军说的“小事”,发生在1月8日上午,导墅派出所接到报警,该镇一户村民家中发生打架纠纷。民警赶至现场后发现,发生肢体冲突的是两位70多岁的老人。由头是一些旁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当事人觉得是事关“面子”的大事。“从其中一位老人的女儿刘某拍摄的手机视频来看,冲突的动静还挺大。”民警无奈地摇了摇头。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派出所和村委会几次调解未果,效果不明显。

“我来试试吧,我了解事情经过,知道双方矛盾的根源,不值班的时候我就去两位老人家坐坐,再找老人的子女说说,应该有用。”陈红军主动请缨。

为避免双方老人情绪激动、进一步激化矛盾,陈红军选择分头上门谈话调解,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传递同村人之间应方便生活、团结互利的思想观念。但就医药费赔偿问题,双方始终没能达成一致。

“其实钱也不是关键因素,她们俩就是心里还堵着一口气。”为了重塑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陈红军通过唠家常、送法理的暖心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两位老人进行开导,并积极联系双方老人的子女帮助化解,“你们平时都不在老人身边,有什么事情,还得是同村人、邻居之间互相搭把手。远亲不如近邻,两位老人年纪都不小了,不管多大事也用不着打起来,把身体气坏了、打坏了,得不偿失。”在陈红军和双方老人子女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多月后,两位老人心中的郁结终于有所化解。

2月15日,在导墅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见证下,双方老人在导墅派出所签署了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我们两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口气堵了这么长时间,现在终于顺畅了,谢谢陈警官的帮助。”调解现场,两位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陈警官,锦旗你收到了吗?”近日,其中一位老人的女儿刘某打来了致谢电话。“早几天就收到了!”“那就好,我最近不去导墅,所以就叫人做好锦旗后寄给你,真的非常感谢你,为了我们家的事跑了那么多趟!”“这是我应该做的,邻里之间还是应该多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以和为贵嘛!”陈红军笑着回答。

一座城市的平安和谐,离不开许多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一面锦旗犹如一面镜子,印证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口碑。近年来,市公安局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风险隐患消除在源头,营造睦邻友好的生活环境,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