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邵臻)商家要收款,却不小心被买家截取了付款码,自己的钱反倒没了……最近,一种新型“扫码支付”骗局来到我们身边。2月20日,市民邵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共损失了998元。
邵先生介绍,他经商多年,2月19日,有一个名为“印象城南”的陌生人添加他为微信好友,问他有没有米其林防爆胎卖,并且询问时用的是很专业的术语。“他报的那些数据参数,我一听就是懂轮胎的。”邵先生回答“有”,并且报了价格,但对方没有回复。
“报了价格人家不回,应该就是嫌贵,我也没往心里去,想着把微信留着,以后没准还能做成生意。”邵先生说。
2月20日,对方突然又在微信上问邵先生有没有现货。邵先生想可能是对方考虑好准备买了,便回答:“有,今天预订,明天就有。”在一番讨价还价后,对方在微信上对邵先生说:“那行,你把支付宝二维码拍给我。”随即,邵先生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发给对方。过了一会,对方打来视频电话:“我试了几次了,付款都不成功。”
“因为我之前也碰到过付款码发给客户人家说付不了款的情况,所以当对方提出就在视频电话里扫码付款时,我想着这人还不错,着急付钱,挺诚信的,就同意了。”在新桥派出所报案时,邵先生回忆道。
随后,对方在微信视频聊天中教邵先生用两部手机,一部用于视频通话,一部打开收款码,而他也会准备两部手机,一部用于视频通话,一部用于扫邵先生的收款码。“我当时觉得可行,便照做了,先打开支付宝,然后点击页面上端的‘收付款’。”邵先生说,“对方还提醒我要把用于视频的电话对好收款码,不然他那里扫不上。”
然而,邵先生点击后,页面首先出现的是“付款码”,需要点击“二维码收款”,才会切换成“收款码”。但就在邵先生点击切换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视频通话随后中断,邵先生不仅没有等来对方的钱款,反倒是收到了两笔扣款信息,共计998元。
“他肯定是截取了我的付款二维码。刚开始我还想着对方是不是操作失误、扫错码了,根本没往诈骗上面想,直到我再发起视频通话时,他一直不接,发微信也不回,我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邵先生懊恼地说。
据新桥派出所民警陈欣介绍,此类新型诈骗一是钻了支付软件在展码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漏洞;二是利用商家对此类诈骗手段尚未了解、缺乏防范的心理,先假装要消费,再想方设法诱使商家打开支付二维码界面。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支付宝、微信等软件一定要设置支付密码,同时关闭免密支付,避免潜在风险。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时,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受陌生人引导而在视频通话时展示付款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