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韵 丹凤朝阳

核心提示: 丹阳古城,坐落锦绣江南,尽享千年鱼米之乡的富庶;新城丹阳,坐拥苏南盛名,自带现代化的光环。

■吴朝阳

丹阳古城,坐落锦绣江南,尽享千年鱼米之乡的富庶;新城丹阳,坐拥苏南盛名,自带现代化的光环。其实,丹阳的自豪与辉煌,并不仅仅凸显于经济,让丹阳骄傲的更有那数不胜数的历史和文化,这才让丹阳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小城,更深刻、更久远、更醇厚。

齐梁石刻

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从夏商周蹒跚起步,到大秦威武四方,再到两汉风起云涌、叱咤世界,一路走来,走到“南齐”“南梁”时期,曾经在丹阳歇歇脚。历史老人这么一歇,就顺手凿了一列列、一排排的石刻,这传承至今的石刻,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丹阳最大的一笔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石刻,逼真地体现了将近2000年前丹阳地区的石刻艺术、神话传说,以及当时上层的政治架构、权力平衡。

丹阳后人,当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有更切肤的感激之情,也有更骄傲的豪迈气概。丹阳美术艺术家们的创作,就多以石刻为蓝本、为素材,其对丹阳历史文化的热爱、推崇、骄傲,溢于心胸、流于笔头、渲于纸张。

总前委旧址

《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绕不开上海解放,解放上海,则始于丹阳。解放上海,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北京,而总前委则设在丹阳。

总前委在丹阳停留期间,完成了解放上海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事务准备、物资准备、军事准备、新闻接管、人民币准备、社会文化经略8个方面的全方位准备工作,来自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的3万多名干部在这里接受了培训。

总前委旧址,其体现的精神很纯粹,就是大局利益为上,国家利益至上。

总前委旧址,静静地坐卧在闹市区一隅,这一坐,就是70多年。70多年来,它慈爱的目光一直垂怜丹阳百姓柴米油盐、饮食起居的变迁和跃进,一直关注着丹阳这座江南小县城的崛起、兴盛、繁荣。

总前委旧址,是丹阳献给新生中国的见面礼,因而也是新中国70多年来,丹阳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显赫的政治资本、历史遗产、文化财富。

大运河

静静流淌的大运河,在丹阳境内29公里,从隋朝开始,将近2000年,就一直滋润着丹阳的肥田沃土,就一直滋养着丹阳的先人和今人。

大运河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应该包括:先民的智慧和勤劳、被运河这个载体传播四方的社会习俗、对先人及其伟大创举的感恩等等。

但是,把运河打造成经济带、打造成商业带,这些应该都不属于文化,这是如同把一个古稀老人浓妆打扮一下去沿街叫卖。把老人当作摇钱树,风烛残年之际,还要他为子孙挣钱糊口,这是子孙的不肖。

如果把运河当作文化,当是引导市民、带着孩子,坐在历史老人的膝下,听听运河的古往今来、前世今生,熟识运河沿岸的民风习俗,了解运河数千年来经历的腥风血雨、金戈铁马;让市民及其后人在运河的波光潋滟中,发思古之幽情,抒来日之憧憬。

丹阳大运河,从古老的历史中滚滚流淌而来,奔向无限之广阔未来。它一头连着华北平原,一头连着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头连着遥远的历史,一头承接着现代文明;一头连着老百姓数千年来风调雨顺的祈盼,一头连着老百姓数千年之后富裕、民主、自由的梦想。

丹阳的文化,自古至今,星汉灿烂、群星璀璨,除了以上的六朝石刻、总前委旧址、大运河,还有季子庙、吕氏乱针绣、四大教育家,等等,等等。

天问

丹阳的先人,无论对千年中华文明,还是对人民共和国,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们过往的清晰脚印;那些脚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注满了骄傲和光荣,千秋功德,彪炳千秋。

丹阳的后人,该以怎样的心态和心智,面对历史,面对先人?该以怎样的肩胛,担当起未来的责任?

历史老人垂下意义无限的眼睛,期待着我们用心去回复!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