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抢救现场。
本报讯(记者 姜康 通讯员 张艳 夏荷花) “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11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位妈妈怀抱着宝宝一路狂奔,冲进了市儿童医院的急诊科。
据该宝妈介绍,家中的烧水壶因长期使用,壶底和内壁上产生了一层水垢,宝宝的奶奶将除垢剂倒入水壶中浸泡,没有及时倾倒。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奶粉时直接用了这壶水,直到奶奶发现壶里的水变少了,追问后才得知宝宝误服了除垢剂。这时,宝宝出现了口吐白沫的症状,于是,她立即开车前往医院。
在了解了病情后,值班医生立即将小宝宝带入抢救室进行查体。“洗胃,尽快促进排泄。”值班医生一边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一边对患儿进行抢救。
“由于是2个月大的婴儿,完全不能够配合我们开展抢救工作。我们只能一边安抚患儿,一边固定胃管,再安排另一位护士用注射器反复抽冲胃内。”昨日,当记者采访时,急诊科护士长夏荷花回忆道,最终,经过40分钟的抢救,患儿的洗胃溶液才变得澄清,大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夏荷花告诉记者,每年他们医院都会接诊因误食药物或其他有害食物而需要洗胃治疗的患儿,“这给我们的父母敲响了警钟,由于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一旦误服药物,尤其是过量服用,不及时催吐或洗胃,会对身体造成比成年人更为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夏荷花提醒广大家长,一是尽量不要采用“药是糖”的方式哄骗孩子吃药;二是注意药品不能随意摆放,需妥善保管,放置于婴幼儿不易拿取的地方;三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药,尤其是1~4岁的孩子好奇心较重,新鲜物品都想尝试。生活中如果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误用,家长们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及时选择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就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