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骏
前段时间,辽宁大连一男子在外用餐时消费930.9元,遭遇“反向抹零”,被收931元,此事曾引发热议。近日,大连市场监管部门公布此事处理结果,涉事商家被处以4500元的罚款。多收一毛钱,被罚数千元,“反向抹零”再度引发广泛热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得到广泛普及,人们在消费结账时支付的金额愈发精确。移动支付省下了过去现金支付时找零的麻烦,商家也不再需要慷慨抹零。然而,“反向抹零”的操作却时有发生。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就曾多次遇到过“反向抹零”的情况。李女士表示,每年夏天,她都会去冷饮批发店购买冰棍,而李女士最爱吃的便是批发价只有1元钱不到的赤豆冰棍。让李女士感到奇怪的是,李女士每次都是随手拿十几支,但在结账时却经常都是支付整数。“有几次,我留意了下。原来商家会进行抹零操作,有时候比整数多了两三毛,商家并没有问我要,而有时候差一两毛,商家也是直接收整数。”李女士觉得,商家主动抹零的做法让她觉得心情愉快,但直接“反向抹零”的做法却让她感觉吃了亏。
市民刘女士表示,她也曾遇到过“反向抹零”。“我记得那是在一家超市里购买鞋子,当时那双鞋子有优惠活动。商品总价109元,参与5折活动后应收54.5元,但商家四舍五入,实际收取了55元。”对此,刘女士向店员提出了质疑,但是店员却表示这都是按规定来操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当时的优惠活动让她比较满意,所以并没有太在意那被多收的五毛钱。
对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斌表示,“抹零”是指商家在算账或收钱时抹去整数之外的尾数,仅要求消费者支付整数,免付零头。从经营行为来讲,商家给消费者抹零是为了让消费者感觉“占了便宜”,吸引消费者再次前来交易。从法律层面来讲,这是商家自己单方放弃自己部分权利的行为,是合法的。而“反向抹零”通常指商家在算账或收钱时单方提高金额,使得尾数提高为整数。“商家‘反向抹零’的动机和心态我们无从得知,但该行为是无正当理由单方增加消费者义务的行为,消费者当然有权拒绝。”丁斌如是说道。
市场监管部门则表示,商家单方“反向抹零”的行为,即属于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的违法行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之规定,经营者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行政机关有权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还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有些商家单方“反向抹零”的行为还属于“故意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多付费用的行为”,涉嫌欺诈。
对此,相关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遇到“反向抹零”情况,要保留好相关票据及付款凭证,及时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共同营造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