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孙女士利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售出的闲置豆浆机。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说起二手交易,部分市民最先想到的便是城市里的旧货市场,或是随叫随到的上门回收。而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的二手交易不再局限于线下市场,线上二手交易平台越来越火。这不仅让二手买卖成为当下潮流,也让不少人开启了物尽其用、绿色消费的全新生活方式。
“当初花费200多元购买的豆浆机,只用了一两次就闲置了,实在有些浪费。”市民孙女士非常喜爱网购各式小家电,但很多商品买回来后利用率极低,仅仅使用过几次,就被堆放在柜子里“吃灰”了。
看着家里越堆越多的闲置小家电,孙女士便决心将一部分物品出售给更需要它们的人,“我曾联系过上门回收物品的人员,但对方开出的价格很低,与其说是二手交易,感觉更像是‘废品回收’,这完全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
后来,孙女士尝试使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将豆浆机等物品的购买和使用信息发布在平台上,过了几天,便收到了不少人发来的咨询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讨价还价”,最终孙女士的这台闲置豆浆机以148元的价格卖了出去。
谈到这次二手买卖的交易过程,孙女士直言很有趣:“真切地体会了一次当‘卖家’的感觉,而且交易成功后既能让自己的钱包‘回血’,又使闲置物品获得了再利用,减少了浪费。”
记者发现,除了可将闲置物品售出外,二手交易平台上商品性价比高、品类齐全的特性,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捡漏”。市民高先生的家中就有一台从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的跑步机。“原价3000多元的跑步机,买二手的只花了1350元,还是近八成新的,这谁不心动?”高先生认为,出售和购买二手商品是一个划算又环保的消费方式,因而自己在购买一些物品前,都会先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上逛逛,“平台上可供选择的产品种类相当多,且大都配有详细的产品文字描述及实物照片,交易过程和普通网购一样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性价比要高出不少。”
不过,采访中也有部分市民坦言,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里买卖物品多是个人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售后保障。其实,这类担忧也非空穴来风。二手交易平台上“恶意调换商品”“以次充好”“虚报高价”等问题确实时有发生。对此,有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二手商品时,不要被低价蒙蔽双眼,要尽量做到货比三家,优先选择信誉高、交易记录良好的卖家。而卖家在出售二手商品时,也要将商品细节拍照留存,并保留好交易过程的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联系二手交易平台售后协商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