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
练习书法是谭金平的另一个爱好
《通途》
《梦幻乡景》
谭金平书法作品
《宝塔湾的故事》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幼时的相馆,见证了许多美好的瞬间;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对摄影的爱随之升温;一次次美丽瞬间的定格,他在摄影中找到了自信……60年来,摄影爱好者谭金平在摄影中更加热爱生活,内心越发“富足”。
采访谭金平当天,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整个玻璃柜的胶片机和单反设备,宝丽来、mamiya……随着他有条不紊介绍,他的这段跨越60年的摄影之路也徐徐展开。
谭金平出生于1948年,他从小心中就种下了一颗“摄影梦”的种子,于是初中毕业后便跟着开照相馆的父亲学习摄影技术。“摄影是一种记录方式,它可以将美好有趣的事物定格在瞬间,可以与人分享,但随着对摄影的了解和学习,我又觉得摄影更是一门艺术,它见证着历史变迁的进程,将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它为人们展现了镜头人物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感悟。”随着摄影实践的深入,谭金平愈发觉得理论知识的薄弱,于是,他分别在1986年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1994年于中国专业人像摄影函授学校进修相关课程,理论功底更加扎实的他拍摄时更加得心应手。
20世纪90年代,市面上开始出现数码相机、磁带式摄录一体机等多样化的摄影器材。虽然在拍摄的技术、手法、质感等方面,老摄影爱好者更怀念胶片机时代。“这部mamiya照相机当时购买花了一万多元,可以说是当时能买到的最好的相机。”谭金平一边介绍一边调试着设备,早期机械设备的品质和美感,在这部相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历经20多年,如今这部相机依旧如新,并且可以正常使用。“但现在用胶片机的后续程序十分复杂,那种洗胶片的照相馆几乎没有了。”
随着数码相机的便捷性和技术的不断迭代,谭金平也开始转型使用数码相机。
平时,谭金平还喜欢练习书法,临摹书法大家们的书法作品,也正是因为摄影和书法的爱好,75岁的他依然身姿挺拔神采奕奕,收获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