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高科技”防水维修,靠谱吗?

核心提示: 防水补漏、高效服务、售后无忧、专业团队……打开一些短视频平台,经常能看到这类防水补漏广告,广告词听起来科技感十足,但实际上却暗藏不少猫腻。

本报记者 马骏

防水补漏、高效服务、售后无忧、专业团队……打开一些短视频平台,经常能看到这类防水补漏广告,广告词听起来科技感十足,但实际上却暗藏不少猫腻。近日,市民梁先生就因为这样的“防水补漏”广告吃了一回哑巴亏。

梁先生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家卫生间出现了漏水情况,由于之前家中墙壁漏水,找来的维修人员不太靠谱,前前后后花了不少时间,他便想到曾在手机上看到过的“防水补漏”广告,看上去很是厉害。很快,梁先生便在网上找到了一支“专业防水维修团队”。当维修人员来到他家查看情况,并告知总费用大约需要7000元后,梁先生有些疑惑,因为家中卫生间仅有几平方米,这价格确实高了。不过,想到如果能够一劳永逸,多花点钱也值得,他便同意了。

然而,让梁先生没想到的是,维修过程中他并没有看到所谓的“高科技”,而维修后的质量也和先前的差不多,价格却高了很多,他这才意识到可能被忽悠了。但维修工作已结束,钱也支付了,梁先生有苦说不出。

梁先生告诉记者,防水补漏行业本身就存在一些“套路”,他和他的朋友都曾遇到过,但此次的遭遇却和以往不同。“这样的防水公司团队基本没有实体地址,甚至欠缺资质,大部分都是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网络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通过视频链接,总会‘钓’到有需求的人。”梁先生表示,短视频平台不同于电商平台,不会对发布视频者的专业资质进行审核,售后系统也几乎不完善,因此,对商户行为的约束偏弱,消费者遭遇纠纷后大多数只能自行维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在短视频平台上做虚假广告甚至设置骗局的情况偶有发生。既然消费者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广告并消费,那类似“防水补漏”的套路就不仅与消费者和维修方有关,更与平台有关。对于这类消费者纠纷,平台不能以第三方自居而置身事外,应积极介入,建立起一套机制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对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斌表示,根据广告法,作为广告发布的平台要承担起审查监管的义务,若广告商明知存在虚假宣传而坐视不理,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广告费用并处以3倍至5倍的罚款。“用户是通过短视频平台遭遇纠纷,无论这样的广告在平台是否合规,平台都不能置身事外。如‘防水补漏’广告不合规,平台应尽力封禁并对用户作出提示。”丁斌说道。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上门服务前,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对此,丁斌表示,消费者在选择上门服务时,应尽量选择信誉好、口碑较好的平台,避免乱收费、隐性收费、服务质量不符合标准等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如何维护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在购买上门服务前,要对商家的主体信息进行确认。主体信息包括公司名称、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司的经营范围等。针对上门维修的人员,可以向其核实其所在公司的主体信息。明确以上几点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有效规避风险。如果发生纠纷,消费者要冷静对待,与涉事商家协商,向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平台投诉反映,或通过司法途径寻求帮助。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