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紧扣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核心提示: 扛稳稳产保供责任、强化农业物质装备支撑、统筹“三化”联动发展。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新的一年,我市将紧扣粮食安全,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季梦琦 管飞翔)扛稳稳产保供责任、强化农业物质装备支撑、统筹“三化”联动发展。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新的一年,我市将紧扣粮食安全,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据了解,在扛稳稳产保供责任方面,我市将进一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督查指导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打好耕地撂荒整治攻坚战,切实减存量、防增量、提质量,守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贯彻落实各类惠农奖补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坚持种管并举稳粮增效,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产量不减,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推进“菜篮子”“肉盘子”“果篮子”生产,全面提升综合产能有效供给。

为强化农业物质装备支撑,今年,我市将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万亩,配套完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业产能。全面完成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和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以数字农业建设为重点,加快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传统农机智能化改造升级。2023年,全市推广智能农机装备250台,建设“无人化”农场5个。

统筹“三化”联动发展,是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又一举措。

一是推进“绿色化”。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有序推进质量追溯、执法监管、检验检测等信息集成共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农业生产循环产业链条,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实现农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在产业链条间循环利用。推进农机绿色化应用,确保到2023年底,全市生态型犁耕深翻作业面积占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30%以上。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强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常态化开展长江禁渔执法巡查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垂钓行为,确保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二是坚持“规模化”。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育,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培育,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坚持依法适度不留后遗症原则,全面推进简易注销登记工作,提升合作社整体质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产业集约化、专业化、链条化发展,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增收致富。

三是打造“品牌化”。推进品牌化市场营销,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做大“康韵”食用菌、“旦阳”黄酒、“嘉贤”大米、“上一道”配方面粉、“丹玉”香醋、“亭亭”肴肉等农产品品牌。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