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静 帅莹) “春节即将到来,在此恭祝您及家人除夕团聚快乐,初一祝您喜庆新春,初二祝您……”年关将至,又到了拜年信息“满天飞”的时候,看到手机上收到的群发信息,有人欢喜,也有人发愁。
市民陈先生的手机微信上有500多位好友,每到春节期间,他都会收到很多群发祝福信息,这让他倍感压力。“以前收到祝福信息时,我感觉被人惦记真好,但这几年,我对群发拜年信息越来越反感。回复的话,觉得对方只是群发而已,没什么意义;但要是不回,又显得不太礼貌,没人情味。”陈先生表示,其实微信上有许多好友他并不熟悉,甚至都未见过面。在他看来,拜年信息应当是亲朋好友之间最真诚的祝福,而不是简单复制粘贴一些吉祥话语。
陈先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群发的拜年信息除了数量多以外,部分内容的质量也不高。“大多数的群发信息里总会添加一堆表情符号,其实细看文字内容,很多语句都不通顺。”此外,陈先生还不止一次遇到他人不经思索就将信息转发,甚至连其中祝福人的名字都未更改,很是尴尬。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群发祝福信息的行为,但迫于社交压力,陈先生还是会挨个回复。
与陈先生不同,赵女士十分重视拜年信息。“春节期间,我再忙都会给朋友们发一条拜年信息,表示问候。”赵女士说,每年她都会提前准备好几个不同版本的拜年信息,然后根据关系的亲疏分别发送。对于收到的群发类拜年信息,她也会挨个回复。“部分祝福信息虽然是转发,但还是有温度的,毕竟朋友圈里那么多人,纵使平时很少联系,但逢年过节还能记得给我发信息,就已经足够了。”赵女士觉得,春节期间若人人都不发祝福信息,那节日气氛就会少了许多。
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对于春节期间收到的群发祝福信息,他们还是会选择回复。“前几年,因为一条春节群发祝福信息,我和一个大学同学再次熟络起来。”一位市民表示,群发祝福信息其实有其意义,虽然复制粘贴看起来有些敷衍,但在往来回复中,或许能让曾经淡了的关系“复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