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亮点纷呈

核心提示: 强化责任意识,农业安全生产举措进一步落实。市农业农村局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工作措施。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本报通讯员 季梦琦 管飞翔

从市农业农村局传来好消息,2022年,我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全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丹阳市富民强村帮促行动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激励并获得奖励资金600万元,市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第二批节约型机关”。

坚持基础先行,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下发《2022年度丹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关于印发丹阳市2022年乡村振兴镇(区)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24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和60项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细化相关部门工作目标和镇(区)重点任务,形成了由分管市领导挂钩联系、牵头部门统筹协调、专项小组负责推进的乡村振兴组织领导体系。

牢记“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推广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亩,预计实现粮食播种面积87.28万亩,实现粮食产量42.93万吨。绿色蔬菜年产量达6.15万吨,截至去年12月底生猪存栏10.53万头。绿岸农业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江苏康乐农牧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及“2022年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实现水产品总产量约4.58万吨,新增池塘生态化改造面积4000余亩,特色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达80%。

紧扣强基固本,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2022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0.5万亩,延陵镇高标准农田获评“全省首批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为重点,推动机械强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3个、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2个、特色农机服务组织2个。我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其中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5.3%、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2%,入选“第一批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2家。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和“农业大数据”建设,建设物联网应用基地4家,益农信息社“四项服务次数达14.7万余人次,规模设施物联网推广应用占比超37%,农村电商销售额超9亿元,我市入选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前五十强。因村制宜选派“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领航员”“乡村振兴人才顾问”,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在乡创业,培育高素质农民1650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践行“两山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新创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79%,获评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先进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监测评价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优秀等级,夏熟和秋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化肥农药“两减量”、农膜农药废弃物“两回收”政策体系,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要决策,对非法捕捞、违法垂钓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做到监管到位、执法到位、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推动提质增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持续推进吕城、珥陵两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围绕丹玉、康韵等农产品进一步做强品牌,吸引重点企业合作、带动上下游集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全年新增绿色食品10个。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举办农民丰收节、“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等活动,我市“秋季野营摘果体农耕品美食之旅”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坚持外引内联,加大乡村产业项目招引力度。“2022丹阳市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场内外共计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额达26.25亿元。紧扣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系列活动机遇,以司徒省级示范园和镇江市级示范园为载体,扎实推进肯帝亚秸秆综合利用精深加工项目和江苏沪耀年加工30万只糕点、饼干包装盒生产线新建项目等省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向精深迈进、向高端提升。优选实施基础好、项目推进力度大的农业农村项目11个,年度投资11.2亿,目前完成投资11.13亿,年度投资完成率99.38%。突出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的为农服务功能和联农带农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做优做精”。加强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目前共有示范性家庭农场303家,吕城镇姜爱芬家庭农场入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积极开展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获评省级示范社5家,皇塘镇新星土元专业合作社“土元变金元、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功入选省级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围绕富民强村,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一是创新帮扶举措。实施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出台《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丹阳市乡村振兴“书记领航”强村项目实施方案》《丹阳市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六个一”挂钩帮促方案》等文件,在现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7”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六个一”挂钩帮扶机制,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村集体经济增收长效机制。二是拓宽增收路径。通过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联动,引导镇(区、街道)结合自身资源,把村级经济增收与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紧密挂钩,积极探索“抱团发展”进园区的村集体增收“新路子”。由城投公司和57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共同投资,异地集中建设丹阳市富民强村物业项目。该项目占地约198.76亩,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项目建成后,每村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约15万元。三是落实防返贫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动态调整返贫监测和帮扶的对象和标准,探索构建返贫预警机制。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预防返贫。在丹北镇、延陵镇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工作,通过“群众个人自愿互助一点、集体经济组织扶持一点、公益慈善捐赠一点”的方式,在现有基本医疗、商业保险外,再加固一道普惠性保障措施,形成“弱有众扶”的新格局。现丹北镇群众参与率为61.27%,延陵镇群众参与率为41.66%(省考核指标为30%)。

聚焦改革赋能,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和“建新必须拆旧”的政策,坚决杜绝新增“一户多宅”现象,稳妥有序规范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目前,全市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的镇(区、街道)达100%,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确定云阳街道花园村、丹北镇群楼村为试点村先行试点,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宅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加强村级经营性资产(资源)提级管理,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散乱污”企业入驻。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试点,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在司徒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全省首家“金融驿站”。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探索利用省农担丹阳分公司职能优势,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等服务“三农”,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完备的金融支持。

强化责任意识,农业安全生产举措进一步落实。市农业农村局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工作措施。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