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藏方寸间 蒸出好寓意

核心提示: 这一小块方糕,不仅有着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寓意,更是丹阳人味蕾中不可缺失的“年味”。

图为王友成(右一)和妻子王荣仙忙着蒸糕。记者 吴琪 桂祉越 摄

本报记者 吴琪 桂祉越

11日凌晨六点,月亮还挂在天空,街上很安静,而华南菜场老窖馒头店内却灯火通明,一派忙碌的景象。店主王友成今年73岁,做了25年方糕,每天三点半就起床开始忙碌,“临近春节,每天蒸方糕的量从原来的400块涨到了600块,要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

从筛粉到最后的点红,一块小小的方糕才算完成。随着技术的升级,筛粉的活也变得轻松许多。“以前要用手把糯米粉一点点搓开,然后用筛子筛,现在方便多了,有筛粉机了。”王友成站在筛粉机前观察着,时不时地往机子里添加糯米粉。筛好的糯米粉搬上案台,进行压型,这也是方糕成败的关键。将糯米粉填入方格模具,轻压推平,再覆上底盖,凭借多年的经验,王友成一下将模具整个翻转过来,木棍轻敲紧实,脱模成功。一套用了20多年的模具,25个各色各样的花纹图案,让每一块脱模的方糕都变得精致有趣。

一屉一屉的方糕被放上蒸笼,经过热腾的水汽熏蒸20分钟,一块块方糕就出炉了。当冒着热烟的方糕倒在布上晾凉时,王友成的妻子王荣仙便拿出一个小碗,开始给每一块洁白如玉的方糕点红。“这是一种传统,看着喜庆。”王荣仙介绍道,点红要等方糕完全冷却后,这样才能保持红点鲜艳、规整,避免融化模糊,完成这一步,方糕才算拥有了“仪式感”。

东方泛起微红,此时的华南菜场,人烟渐升。行走在小巷里,空气中满是方糕的糯米香气,让人忍不住停下尝上一块。新鲜出炉的方糕,拿在手里余温犹在,轻咬一口,松软可口,糯而不粘,甜味清淡。市民眭国华站在蒸笼旁等了许久,终于买到了心心念念的方糕。“马上过年了,我买了100多块糕,送送家里亲戚,图个步步高升的寓意。”市民胡春二双手拎着装满方糕的红袋子满意地离开了。

数年的做糕技艺,让王友成的方糕深受周边居民喜爱。无论是蒸着吃,还是放粥里煮着吃,方糕都不会化。这一小块方糕,不仅有着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寓意,更是丹阳人味蕾中不可缺失的“年味”。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