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口罩发货延迟、货不对板引质疑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受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影响,部分药品以及口罩十分抢手。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前段时间,受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影响,部分药品以及口罩十分抢手。市民秦女士(化名)在口罩抢购高峰期前下单了一份N95口罩,没想到因为这份口罩与商家产生了诸多矛盾。

秦女士告诉记者,2022年12月10日,她在网上下单了某品牌的N95口罩,当时N95口罩还不算很紧俏,价格也还算实惠。“我购买了50个,花费了108元,差不多每个2元。”没过多久,N95口罩变成了“香饽饽”,不仅价格涨了,甚至还需要蹲点抢购,“我特意查看了我购买的商品信息,原本100多元的口罩,价格直接飙升到200多元。”秦女士顿感庆幸,还好自己买得早。

过了几天,秦女士注意到自己的口罩迟迟未发货,便在平台上联系商家客服,询问发货时间,对方只是让其耐心等待。一连问了好几次,商家都没能正常发货,秦女士查看了商品详情页,显示最迟会在2月6日前发货,“是不是因为现在口罩价格比较贵,商家不愿意给我发货了,想等到价格下降了再发货?”虽然对商家发货延迟有些不满,但考虑到如今口罩比较紧俏、价格也较高,秦女士决定再等等。

在商品下单的半个月后,口罩终于发货了。可秦女士收到了自己购买的口罩后,却发现这并不是自己下单的品牌商品,“我仔细对比了一下下单的口罩与收到的口罩,两者的品牌完全不同,我怀疑商家以次充好。”

秦女士再次联系了商家客服,将商品的链接与收到的货品照片同时发送给商家,但商家没有任何解释,“我发过去的信息一直显示‘未读’状态,对方仿佛‘失踪’了一般,但我注意到商家每天还正常进行直播,只是不对我的提问进行回应。”

一气之下,秦女士直接向平台客服进行投诉,目前在等待处理中,“口罩经过半个月才发货,寄送的商品又货不对板,我觉得这是在欺骗消费者。”

据悉,近段时间,由于口罩等防疫物品或药品热销,不少网购的消费者都遇到了商品迟迟不发货或是货不对板的情况。消费者下单后,商家不是在备货,就是无理由不发货。如果咨询次数多了,商家便让消费者直接取消订单,退款处理,或是寄送非订单商品,这样的行为让消费者“很受伤”。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网购中迟迟不发货或是寄送非订单商品的背后,可能存在一些套路,比如商家为了引流,在本身没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手里也没有货的情况下,仍将商品上架销售,告知消费者有现货,并承诺一定时间发货或送达,等客户下单后再去采购,如果采购价格过高则会以次充好,这实际上可能构成欺诈。此外,也不排除有些商家在商品下单后,能拿到部分沉淀资金,然后拿这些钱采购或作他用。

有律师介绍,根据法律规定,商家展示的商品具有具体、确定的信息,消费者下单即构成承诺,合同成立,商家应该按照约定发货。没有法定理由或未经双方约定而单方取消订单的,则构成合同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并赔偿其遭受的损失。

律师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确实有不可抗的外部因素,比如受疫情影响,快递时效变慢,导致收货延迟,商家则应当与消费者主动沟通,告知其真实情况,并尽力履约;确实无能力履约的,应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律师建议,若消费者遇到商家迟迟不发货或是货不对板的情况,可以先和商家以及平台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权。如果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等非正规渠道下单,且迟迟联系不上卖家的,则第一时间考虑是遇到了诈骗,应积极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