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商品没有中文标签,咋回事?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黄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其于“双十二”购物节期间网购了某品牌的洁面产品,但最近拆开包装时发现,洁面乳的瓶身上没有张贴中文标签。

图为黄女士购买的洁面乳没有张贴中文标签。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网购了两瓶从日本进口的洁面产品,卸妆油背面有中文标签,洁面乳背面却没有,这是怎么回事?”近日,市民黄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其于“双十二”购物节期间网购了某品牌的洁面产品,但最近拆开包装时发现,洁面乳的瓶身上没有张贴中文标签。看着瓶身上满满的日文说明,黄女士一时有些蒙圈。

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第一次购买该品牌的洁面产品。“我买的是一套洗卸组合,因为看到卸妆油背面有详细的生产及限制使用日期、产品成分等中文标识,我才注意到,另一瓶洁面乳的瓶身背面只印有商品原产国的文字,密密麻麻的,根本看不懂。”黄女士觉得有些奇怪,同一家店发货的商品,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呢?

随后,黄女士在网购平台找到了该订单,发现详情页中也没有对于该产品成分的介绍。此外,她还发现商家在产品常见问题的问答板块中注明:“该商品为日本原装进口,通过海关检验进入中国,在中国出售的产品必须贴有中文的标签。”

“既然进口商品有张贴中文标签的相关规定,那我收到的这个洁面乳到底是不是正规商品?”黄女士随即联系了店铺客服,将产品照片发给对方,并询问缘由,但对方给出的答复让她有些哭笑不得,“客服说中文标签是店铺仓库工作人员贴的,如果我收到的货品没有标签,那么可能是在贴的过程中掉落了。”

“洁面乳的瓶身非常光滑,根本没有张贴过标签的痕迹。”黄女士将自己的疑问告知客服,但之后对方有些含糊其词,只是反复强调自家店铺出售的商品肯定是正品,让其放心使用。黄女士表示,对自己而言,洁面乳这类商品即使没有中文标签,也不会特别影响使用,但对于部分敏感皮肤的消费者来说,了解产品成分就至关重要,而且在进口商品需张贴中文标签的规定面前,商家不应该如此大意。

最后,由于咨询客服无果,黄女士也只得作罢,“以后再购买此类进口商品,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黄女士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市民顾先生就曾购买过一款德国生产的巧克力威化饼干,包装盒上也仅有德文说明。他介绍,由于外包装上满是外文,商品的成分、保质期、变应原等注意事项,根本无从辨认,仅能通过商家网页上的图片展示、文字说明以及购买者给出的评价来了解商品。“考虑到购买的商品总价不高,与客服理论又费时费力,因此遇到此类情况我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顾先生有些无奈地说道。

进口商品是否必须张贴中文标签?对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丁斌律师介绍,在国内销售的所有进口产品必须要有中文标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因此,商家不得售卖没有中文标签的商品。”丁律师如是说。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然而,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此类进口商品时,往往会忽略外包装加贴中文标签的重要性,甚至会认为只有包装上全外文的商品才是正宗的“原装进口商品”。其实,进口商品加贴中文标签,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还能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因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进口商品时要仔细甄别商家资质;在售前咨询中,向商家询问商品是否有中文标签及说明书等包装信息;同时保存好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快递单号等信息。一旦发生纠纷,这些都可以尽可能保证消费者权益。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