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导师,教育更有爱

核心提示: 导师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是家长心平气和科学育儿的合作伙伴,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也是老师自身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方式。

本报记者 马骏

导师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是家长心平气和科学育儿的合作伙伴,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也是老师自身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方式。疫情之下,导师是如何有效开展导育工作的呢?

“因为疫情,最近三周,我们的教育工作都是在线上进行的,而导师制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郦丽群是延陵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也是该校八年级的一名班主任,“自本学期以来,全校教师都有了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导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为了更好地开展在线教育期间的指导工作,有的导师不仅创建了师生交流的专属微信群,还取了温馨有创意的群名,如‘某某老师的温馨小屋导师群’‘某老师的阳光导师群’等,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学生们分享的喜悦。”郦丽群介绍说,在线教育期间,导师们与学生在线沟通、谈心互动。为了扩大交流对象的范围,除了点对点的个别谈心交流,学校也鼓励导师们发起团体谈心交流活动,增加同龄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线教育期间的所忧所盼,如学科学习、心理情绪、作息规律等情况,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一些导师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任教学科以外的特色指导活动。有的指导学生运动技巧,有的进行线上诗歌朗诵会,有的开展家务劳动技能训练……只要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利、对核心素养发展有帮助的活动,导师们都竭尽全力地为学生开展指导。

居家学习期间,对于那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学生,导师们尤其关心,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积极与这些学生沟通互动,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陈烨霞是该校的一名美术老师,过去这些天,学生的健康是她最为牵挂的事情。“我每天都会和学生联系,了解他们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陈烨霞说,“前阵子,我有几名受导学生感染了病毒,而我的家人也感染了病毒。那时候,我每天联系这些学生的家长,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尤其是缺不缺药品。另外,我会及时将一些官方发布的消息转发给家长,提醒家长注意一些情况,比如不要听信谣言、不要乱用药物等等。”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导师的关键职责主要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目前,该校扎实开展“五个一”工程,即每日主动询问一次;每周检查一次作业;每月进行一次谈话;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以及每学期活动一次。

“每日主动询问是要求导师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每周检查作业是让导师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每月进行谈话是要导师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是要求导师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每学期活动一次是让导师与受导学生一起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引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该负责人说,“疫情当前,学校全体导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生的成长中,尽心尽力做孩子们的守护者,使每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充分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