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密织“红色微网格”引领基层和美新风

核心提示: 近年来,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区域资源条块分割等对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振兴路社区党员、群众议事现场。记者 云莹 通讯员 覃洁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区域资源条块分割等对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新区通过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密织“红色微网格”引领基层和美新风,充分发挥了红色堡垒和先进模范作用,构建基层服务管理的“红色力量”。

高新区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管理为重点,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在“区(街道)—村(社区)—综合网格—微网格”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基础上,按照“密织网格,压实责任,精准管理”的理念,从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定位、拓宽服务广度等角度出发,将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建统领融入网格化管理全过程,全力凝聚基层服务管理的“红色力量”,切实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和治理效能。

精确架网,让党的组织“一杆到底”

在260个综合网格基础上,高新区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细划分1312个“微网格”,并根据网格布局和党员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设置“红网格”。目前,28个农村“微网格”、65个城市社区“微网格”单独设置了党支部,其他“微网格”均设置了党小组。针对农村和城市不同实际,行政村选派350名农村党员、预备党员担任网格员,对于较大的自然村,选取党员中心户担任网格员,并将包村干部、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领航员、包村民警等纳入网格员队伍;城市社区择优选配672名党员骨干、选岗志愿兵、离退休党员、“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物业公司党员骨干等担任网格员,做到全覆盖,持续筑牢基层治理稳的底板。

精细管理,让党的领导“一呼百应”

高新区党工委在原有网格工作机制中完善补充了工作例会制度、协调联动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村(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网格员召开民情分析会或工作交流会,对网格社情民意进行梳理汇总、分类处理。去年以来,解决邻里纠纷、停车难、狗患等问题180余件。

同时,加强网格化治理与村(居)民自治管理相衔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引导580余名在职党员进网格,推动30余家共建单位资源精准下沉,8个社区联动创建“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制定“红网格”百分考核细则,每月随机线上抽查各村(社区)“红网格”工作情况,每半年根据“红网格”工作实绩予以资金补助,极大提高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事务在党的领导下长治长效。

精准服务,让党群关系“一网情深”

网格员职责涉及信息采集、矛盾化解等各方面,工作既细又杂,针对这一实际,高新区党工委以“网格点位”模式固化网格员工作职责,使职责有形、有依。设立“便民服务点”,以党员中心户、住宅小区为单位设88个点位,为网格内的党员群众提供爱心药箱、便民雨伞、多功能充电、应急工具箱、疫情防控、免费阅读等服务。设立“群众说事点”,在网格区公共休闲区域,打造了“板凳议事点”“初心亭议事点”等46个点位,组织党员、群众遇事共议、决策共定、有事共做,推动解决出租房消防设施更新等“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设立“帮办代办点”,在规模较大、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设11个点位,组建了“百事帮”“搭把手”等党员帮办队,去年以来已上门办理高龄退休人员认证、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等1400余人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