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与蒲公英一起飞扬”劳动研学活动现场。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讯(记者 姜康) “老师老师,你快来看,我们亲手种植的蒲公英随着风‘飞’走了。”近日,在市云阳学校的花坛边,五年级(3)班的学生岳嘉煊激动地向班主任说道。据了解,为了能够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生活,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云阳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了“与蒲公英一起飞扬”劳动研学活动。
“学校的草坪、花坛是学生课前、课后最爱去的地方。因此,本学期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将校园内的花木修剪、养植、花坛杂草清理等项目列出清单,请各班认领属于本班的‘自留地’,尝试做一名小小园丁。”云阳学校副校长胡云萍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每个班都根据自己认领自留地里的花种、草木类型,开展研究,了解植物的习性、生长周期以及它们的药用价值等,每个同学都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花匠。
五年级(3)班的同学因为特别喜欢听周杰伦的《蒲公英的约定》,所以投票后决定认领一块长满蒲公英的花坛。“自从认领了这块地后,我们班的同学在课间经常三三两两地去‘照看’蒲公英。并利用劳动实践课,给它们浇水、除草、修剪周围的花木,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却一个都不觉得累。”五年级(3)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养护蒲公英,班上还专门召开了一次以《与蒲公英一起飞扬》为主题的班会课,真正走进了蒲公英的世界。
“原来,我只是觉得蒲公英很好玩,一吹它就随风飞扬,通过今天班会课上大家的交流,我才发现,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居然如此之多。”岳嘉煊同学说。
在同学们热切地盼望中,终于到了蒲公英成熟季节。“以前我在乡下看见过蒲公英,可是我并不认识它们,只是从课堂里、书本上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蒲公英的知识,现在我们可以走进蒲公英的世界,近距离地去体验,我觉得很有趣,收获也更多。”五(3)班的汤妍在日记中写道。
“一场与蒲公英的邂逅,让学生从科学、劳动、文学等不同角度走进了蒲公英的世界,同时这也是一次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活动。”胡云萍告诉记者,“与蒲公英一起飞扬”劳动研学活动是学校多学科融合的一次实践尝试,是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润泽云阳少年的家校社德性共同体构建行动之一。学校通过移动课堂、实践探究、劳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守护自然,“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系统化地了解我们身边事物的同时,也体会到我们的双手就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从而逐渐养成乐于探索、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