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蟹大户两举措应对气候与市场挑战

核心提示: 今年夏季的高温干旱天气除了给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也给螃蟹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图为郭锁连展示他养殖的大闸蟹。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今年夏季的高温干旱天气除了给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也给螃蟹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日前,家住珥陵镇黄埝村的螃蟹养殖大户郭锁连告诉记者,受恶劣天气影响,他承包的池塘不仅水资源不够用了,就连螃蟹的规格也比往年小了不少,产量大约缩减了15%,为此他正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

敷设引水管道以应对恶劣气候

5日上午,记者来到郭锁连家时,他正指挥工人搬运电缆、管道,据他所述,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恶劣气候给螃蟹养殖造成的影响,他准备新建一个小型引水工程。

今年60岁的郭锁连搞大闸蟹规模化养殖已有十多年,这些年来,他从业务员成功转行成为养蟹土专家,养出的“思味斋”牌大闸蟹个头大、品质优,深受新老顾客喜爱。“除了早年间曾因为不会育蟹苗吃过亏外,这些年我的养殖路都是顺风顺水的,今年的高温干旱天气倒算是从业这么久第一回碰到,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老郭说道。

据老郭介绍,以前蟹塘里的水资源多来自降雨或者深井打水,平时靠着塘口之间的互相周转,倒也能够满足养殖需求,只不过今年的特殊情况导致原先的水资源有些不够用了,这才有了建设新引水工程的想法。“我打算敷设一根管道从河中直接引水。”老郭说,“我的蟹塘毗邻旁边的运河,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就能直接缓解这一困境。”

养蟹人最看重的便是水质,如此引河水入池,是否会导致水质变差,进而影响到螃蟹的健康生长呢?对此,老郭笑着表示不必担忧,这一方案只作备用,若非遇到特殊情况,仅依靠降雨或者深井打水就能够满足养殖需要。“正所谓有备无患,遇到极端恶劣条件,这一备用方案就能够投入使用,从而避免大规模减产。当然,我们养蟹人也会提前测好水质,在满足无公害养殖的前提下引河水入池,并做好水质调节。”

稳定螃蟹售价赢得口碑与订单

说到今年异常气候对螃蟹养殖的影响,郭锁连也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往年的大闸蟹在10月下旬便能够上市,而今年受高温影响,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往年,生长速度也大大减缓,直到11月初才陆续上市。“今年的大闸蟹不但成熟得晚,规格也比往年小很多。过去常见6两~7两的公蟹和超过5两的母蟹,今年却比较少见。总体上,今年的产量缩减在15%左右。”他说。

如何在产量下降的同时保持利润?相信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涨价”,但是在老郭这里并非如此。过去几年,老郭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已经在全国各地积攒了一批忠实“蟹粉”。

“为了赢得更多客户,我将螃蟹售价与过去保持基本一致。例如,2.5两的母蟹和3.5两的公蟹每只卖16元,3两的母蟹和4两的公蟹每只卖35元,4两的母蟹和4.6~4.7两的公蟹每只卖55元……”老郭说,相较于2年前,相同规格的螃蟹价格甚至有所降低,让不少老客户直呼实在。这一有口皆碑的举动也带来了更多新客户与新订单,记者在他的微信上看到,最近每天下单的有数十人。

“如果没有疫情,下单的人会更多。”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老郭感到非常无奈,他说,以前一只刚从池塘里捉来的大闸蟹最多只需十多个小时就能通过冷链送到外地客户手中,但是前段时间有不少订单在路上被耽搁了。虽然快递公司会对此进行相应赔偿,可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遗憾?随着疫情防控新措施的实施,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品尝到最新鲜的“思味斋”牌大闸蟹。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