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书法家、作家张国擎
作品《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品《龙虎精神》
市民在展厅欣赏张国擎的书法作品
“张国擎书法作品捐赠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魏郡玉 通讯员 张誉宝
他,是一名奋战在新闻战线数十载的资深媒体人,策划并采写了一大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报道,用如椽之笔记载时代风云;他,是一名专业作家,才学笃深,涉猎广泛,先后出版50余部著作,获奖无数;他,还是一名文人书法家,翰墨书香里浸润着他对人生的独特认知与理解,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香港、深圳、广州、南京等地名家书画拍卖……他就是著名书法家、作家张国擎。见到张国擎本人时,他身着一身朴素低调的藏青色夹克,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成就卓然的大家。
“我能够到南京大学读书,能够在这个社会里生存、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绵薄之力的人,完全得赖于我的祖籍地、我外婆家——丹阳。”张国擎感慨道,他生于南浔,长期生活、工作在镇江,后定居南京,但一直忘不了在丹阳读书生活的美好时光。
孜孜求索 厚积薄发
“五岁在丹阳迎春桥南河沿的胡应谐祠堂旁的私塾启蒙,七岁在丹阳生活、读书、工作,15岁下放农村,做了小药铺的学徒,后来从事记者工作……细数时光,丹阳这块土地上承载着我27年的回忆。”聊起往事,张国擎仍能一一说来,在他的叙述中,我们仿佛能体会到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与获得、喜悦,他的跌宕人生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藏着数不尽的故事。
也恰是年轻时的宝贵经历,让他在成为作者的这条道路上有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取之不竭的灵感。
“作家是要有历练的,肚子里得有货,才能写出文章。”张国擎身上有着老派文人的严谨和讲究。“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二先生》的生活原型就是小药铺的二掌柜,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观察和积淀,就不会有这个作品的问世。”第一次作品发表让张国擎享受到了文字带给他的幸福感,也让他认识到写作要言之有物、要有真情实感,更要有血有肉。从《二先生》这部小说开始,张国擎也开始正式走上以文学与新闻为人生主要轨迹的道路。
“新闻写作,要有依有据,文学创作同样要经得起推敲,万不能瞎写。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心血之作。”正是因为从事过记者职业的原因,张国擎对自己写的文字要求极高。当记者时,为了写稿,他用脚步丈量大地,再苦再难也要到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当作家时,为创作《管仲传》,他反复研读文献,考证史料,再结合历史背景,创作出通俗易懂且具有文学价值的白话版本,用时整整3年;为写《去尘荐微》《钩沉探微》两部围绕南京总统府的大部头著作,他殚精竭虑,读遍南京千年的变迁史,梳理出发生在总统府的那一段段波云诡谲、风云变幻的历史。为了创作《吴越后裔》,他把自己变成了吴语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这本书也成为研究吴越文学的经典之作……
用心做文章的张国擎,迄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0万字,著书达50余部。长篇小说有《惊鸿照影》《贱民的圣歌》《摇摇摆摆的舞姿》《寻找支点》《古柳泽》《海陵女子》《我的命运我的神》《阴谋与友情》;短篇小说有《葱花》《古柳一景》《古镇逸事》等。
书写合一 以名篇佳作传文字之美
有人戏称,张国擎是作家里的书家,书家里的作家。其实,在这两个看似泾渭分明,实则藕断丝连的领域,张国擎都取得了卓然不凡的成就。
漫步《故乡情——国擎书法展》,一幅幅飘逸隽秀的书法作品,不经意间与每个慕名而来的观者撞个满怀,总能勾起人们心灵深处对故乡的无限遐思。
展厅里,一幅《金陵赋》格外引人注目。据悉,这近800字的《金陵赋》是张国擎的书法代表作,他花了足足几年时间,方始创作完稿,将南京三千年气势恢宏的历史风云,浓缩其间。而创作这幅书法作品,前后仅历时三天,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书法的过程讲究一个‘气’,整篇书法须气韵通畅,中途不能停止,不然‘气’就断了,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让人们欣赏到了如此精妙的书法作品。
“湖山任我八万里”是《金陵赋》中的一句,更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年逾古稀,张国擎依然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本月,他倾心创作的《品中国书家》即将面世,书中梳理了十三位书法大家的精彩人生和书法脉络,更注入了他多年的书法感悟。
张国擎对书法的痴爱源自幼时的“执念”,在他的眼里,书法的线条独具美感,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后来在新闻单位工作,也养成了毛笔回复读者的习惯。为了写好毛笔字,他闲下来就临摹郭沫若、林散之以及言恭达等书法名家的作品,可以说,张国擎的书法技艺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又渗透着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彰显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潇洒飘逸又文气十足。
张国擎认为,每次创作书法作品,都是一次涵养身心的过程。在这一刻,他可以心无旁骛,荡涤着心灵,在书法世界里恣意翱翔。
淡泊名利 以大爱助力慈善
“我这一生有两大爱好和一个原则——写文章、练书法,社会活动不参加。”张国擎先生有文人的傲气和坚守,在他看来,名和利都是身外物,做好本职工作,专心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事才是“王”道。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积淀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提出要重塑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一名作家,我希望通过手中的笔,为文化传承做些微的贡献。”张国擎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
张国擎还有一个身份是益生书画院院长,有着文人济世情怀的他表示,益生书画院秉承公益理念,是全国首家非营利性专业慈善书画院。益生书画院成立多年,组织过多项公益活动,其拍卖所得更是全部用于助学、赈灾等公益事业。
“我不卖书法作品,为钱所累不值得。”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张国擎,把书法完全当成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但是,把作品用来作慈善,我是非常欢喜的。未来,益生书画院还要继续做更多的公益活动,让我们的作品发挥最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