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万元种植牙却频繁出现松动问题
患者向医院讨说法,院方承诺会妥善解决,目前已重新做了种植牙手术
本报讯(记者 贺丽华) “我原本只想拔掉一颗智齿,却没想到医生的一系列操作让我痛苦了两年。”近日,市民王女士(化名)来电向本报记者反映了她遇到的一件糟心事,希望记者能帮她向医院讨一个说法,妥善解决此事。
2020年1月,王女士因难忍口中智齿带来的困扰,于是到我市一家医院拔除智齿。“拍完片子后,医生说智齿旁边的七龄齿因长期受到挤压也已经损坏,建议我一同拔除,然后种植一颗新牙。”王女士说,作为患者,她不具备牙齿方面的知识,所以选择相信医生的专业性,随即拔掉了两颗牙齿。
2020年12月,王女士接到医生通知,得知等待期已过,可以种植牙后,立即来到医院。在支付了1万多元后,王女士很快完成了种植牙。但对于种植牙的过程,王女士感到有些疑惑,“种植牙也是手术,术前医生理应向患者讲明手术的风险性,是否有后遗症等,以及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但这些流程都没有,医生直接就给我做了手术。”不过,当时王女士并没有细究这些,“种完牙我还是挺开心的,毕竟有了七龄齿后,咀嚼会方便许多。”
然而,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这次种植牙竟给自己带来了诸多困扰。“首先,体验感较差,与真牙相比,种植牙的咀嚼能力很弱;其次,种植牙和旁边的牙齿不能紧密贴合,导致每次只要吃东西,两颗牙齿的缝隙里就会有残渣,并且很难清理干净;最后,种植牙时不时就突然松动,不仅咀嚼不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王女士告诉记者,有两次情况特别麻烦,“一次是2021年1月,我到宁波出差,晚上准备休息时,种植牙突然晃动起来,当时我很担心,万一牙齿掉下来,我人在外地该找谁去修补,就这样战战兢兢度过了一夜,好在隔天早晨牙齿又恢复正常了;另一次是2021年春节当天,种植牙突然松动,当时医院在放假中,找不到医生处理,我很崩溃。”而王女士最担心的是,自己平时吃东西或者晚上睡觉时,万一不慎将种植牙吃入体内,后果不堪设想。
“我越想越害怕,多次找医生解决问题,但对方总说没什么问题,或者说是因为我吃了过硬的食物所致,但自从种牙后,我就特别注重保护牙齿,几乎就没吃过硬的食物。”王女士告诉记者,两年来,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医院一两次,“这两年来,随着牙齿松动次数的增多,我愈发痛苦,有时候情绪甚至会失控,产生极端想法。”
直至这个月月初,王女士再次因为牙齿松动问题来到医院,向牙科主任反映后,经检查,发现种植牙下方的种植体和上方的牙冠竟然不匹配,“牙科主任立即让原本给我做种植牙手术的医生将我的病例翻找出来,发现病例单上写的原本要给我种植的牙的型号和品牌与实际装入我口腔内的牙的型号和品牌并不一样。”此事让王女士十分震惊,因为今年她几次到医院要求检查种植牙,医生也曾打开过牙冠,还因为封口螺丝松动的问题多次进行调整,但始终没能发现型号不匹配的问题,这让她不得不怀疑医生的专业性。
王女士认为,医院一方面必须妥善解决她口中种植牙牙冠和种植体不匹配的问题,还她轻松咀嚼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给予她两年来不断遭受痛苦的精神损失费以及误工费;此外,院方应追究当初给她种植牙的医生的责任,防止今后再出现类似情况,给患者带来痛苦。
随后,记者陪同王女士来到该医院,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表示,会立即与相关医生进行沟通,制定解决方案,争取让王女士满意。
22日,王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医院的牙科主任已为她重新做了种植牙手术,经过几天的体验,原本出现的咀嚼力弱、牙冠松动等问题都已不存在。下一步,她将和医院商讨补偿问题。
对于这次种植牙经历,王女士也提醒广大市民,如有种植牙需求,必须向专业医生咨询,谨慎考虑。“这两年来,因为种植牙问题,我先后咨询了多家牙科诊所,了解到原来种植牙也是有风险的,并非人人都适合种植牙,并且可能会有感染、脱落等后遗症,需要长期维护。”王女士说,广告一般只宣传种植牙的优点,至于缺点则一概不提,“种植牙既然是手术,那就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对自身种植牙风险进行评估。另外,应尽可能保留真牙,种植牙使用的材料再昂贵也是假牙,其功能无法全面代替真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