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在阜阳社区爱家尚城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点,28岁的社区工作人员杨旭浩正有条不紊地对前来采样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同时维持现场秩序。他的眼下已显出了乌青,即使隔着防护面罩,依然十分清晰。

456

本报记者 贺丽华

“17日晚上我是一夜没睡,之后的两天则总共睡了五六个小时。”昨日上午,在阜阳社区爱家尚城小区核酸检测采样点,28岁的社区工作人员杨旭浩正有条不紊地对前来采样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同时维持现场秩序。他的眼下已显出了乌青,即使隔着防护面罩,依然十分清晰。

“其实我没感觉到累,但身体已经向我发出了信号,熬了三个晚上,出现了黑眼圈。”杨旭浩告诉记者,17日晚上9点,他在家突然接到了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在爱家尚城二期工地布置核酸检测场地,同时对下发名单中的人员进行集中隔离。晚上11点,在安排好隔离工作后,他和社区的其他四名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赶到爱家尚城小区,经过4个多小时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场地布置。

“我回到家已经近凌晨4点了,而3个小时后就要开始第一轮核酸检测,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必须早早就位,所以我干脆不睡了,吃点东西,再喝一杯咖啡提提神,就出门了。”这几天,杨旭浩每天的工作安排很清晰:早晨6点到下午1点,主要在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做好物资、人员协调工作,并维护好现场秩序;其余时间则对街道下发的返丹人员和密接人员数据进行核实、排查以及处置,及时上报每日社区在管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以及人员增减情况等。

“因为返丹人员、密接人员数据是不定时下发的,所以我必须24小时待命,手机时刻保持畅通。”杨旭浩说,这几天他每天都会忙到很晚,基本上得凌晨才能上床休息,但有时半夜也会收到密接人员信息,所以他不敢让自己睡得太沉,“我将微信提示音和手机铃声的音量都调到了最高,确保自己在晚上也不错过一条信息、一个电话,防疫工作要争分夺秒,我在收到信息后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安排。”

采访时,杨旭浩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原来他的手机号码与居委会的固定电话号码是相连的。“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居民拨打办公室电话,我都能接听到。在这特殊时期,一些居民难免会心里紧张和不知所措,我的安抚和鼓励能让他们安心不少。”杨旭浩说。

在阜阳社区范围内,老小区较多,而相比有物业管理的新小区,老小区的许多管理工作就落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上。近几日,杨旭浩时不时就要帮隔离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并一一送上门,“老小区住着的大多是老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不会用手机线上采购物品和食品,所以当他们被居家隔离后,一应物资和生活需求就只能靠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提供。”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的任务艰巨繁重,杨旭浩作为一名“90后”社区工作者,闻令而动、值守一线,充分展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