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以“三治融合”促乡村善治

核心提示: “这几年我们花园村环境变化大,可以说如今更像是个乡村花园了,人住得格外舒服!”“我们村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乡风文明、邻里和谐。”……走进云阳街道花园村,不时可以听到村民们对村庄的点赞声。

俯瞰花园村。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这几年我们花园村环境变化大,可以说如今更像是个乡村花园了,人住得格外舒服!”“我们村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乡风文明、邻里和谐。”……走进云阳街道花园村,不时可以听到村民们对村庄的点赞声。

花园村地处云阳街道西南角,位于241省道以西,简渎河以东,原有12个自然村,万顷良田项目拆迁了5个自然村,300户村民安置到凰嘉花苑小区集中居住,现村民总户数750户,总人口2368人,其中党员100人。近年来,花园村“两委”践行“三治融合”新理念,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内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善为善治,务实为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管用有效的社会治理新路子。2021年,花园村被评为丹阳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丹阳市“六强先进基层党组织”。

夯实组织基础,形成科学治理新格局

花园村以社会治理先进示范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主心骨,突出村党总支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健全党员骨干支撑体系,突出党员先锋作用,花园村夯实了建设社会治理先进示范村的组织基础。”花园村党总支书记眭越江介绍,村里组建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村党总支中心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谋划,打破了条线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督促指导各党小组长、网格长、党员骨干定期研究群众急难愁盼、矛盾问题,常态化落实好平安建设、法治创建等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以“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等活动为抓手,激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战斗活力;深化党员联系农户活动内涵,以农户为支点、党员为连线、干部为外框,组成全村干部群众一张网,确保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推进机制创新,构建精细治理新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花园村践行“资源整合一根线,服务治理一张网”的理念,科学划分划定社会治理网格,将农村450余户村民划分成2个综合网格,将凰嘉花苑小区花园村管辖的790房户(常住520余户)划分成2个综合网格,并进一步将4个综合网格细分为18个四级微网格,形成了覆盖全域的网格化、扁平化管理体系;理清理顺网格服务管理事项,将村域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纠纷调解、民生服务等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全部梳理清楚,分门别类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了隐患风险第一时间发现,难题矛盾一线协调解决;配齐配强网格服务管理团队,由村党总支书记任村级网格长,村“两委”干部担任综合网格长,党员优先担任微网格员,全面负责网格内矛盾隐患排查、基本信息搜集、问题处置核实和服务群众等工作,做到“一网覆盖、网中有人、人尽其责、责任到位”。

数十年来,花园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聚合要素资源,健全系统治理新生态

花园村还注重打好组合拳,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社会组织、村民群众多元主体协同效应,凝聚各方力量治理社会事务,构建了“自治凝人心、法治扬正道、德治树新风”的基层治理新生态,不断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向纵深。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支持“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鼓励村民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为“真主人”;弘扬法治权威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法治文化活动,强化法治型党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建设,在群众中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注重德治引领作用,实施乡村德治工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请上“道德讲堂”,用朴素的话语、身边的小事、简单的举动带动群众自觉投身到乡村文明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道德素养,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力打造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的“花园样板”。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